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长苏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连日来集中精力认真审议讨论各项报告和议案,积极建言献策,就支持建设绰尔河、洮儿河、蛟流河、霍林河大型灌区增粮项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将整体灌区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支持灌区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苏和介绍,兴安盟所辖6个旗县市中5个是“国家产粮大县”,其中4个是“国家超级产粮大县”,全盟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大型灌区增粮项目,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力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动农牧业扩大数量、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努力实现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不断增强现代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积极为端稳中国“粮食饭碗”作出地方贡献。
苏和说,近几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针对“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地方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大型灌区建设项目和重点中型水库建设项目。兴安盟境内径流绰尔河、洮儿河、蛟流河、霍林河,为整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去年,我们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谋划了绰尔河灌区、洮儿河灌区、蛟流河灌区、霍林河灌区等四个大型灌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在经济效益方面,可大力提升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预计新增耕地30万亩左右;每亩平均粮食产量可增加350斤左右,预计粮食总产量可增加10亿斤左右,相当于再造一个全国产粮大县。在生态效益上,可推动水源节约利用,采用渠系灌溉后,按照亩均节水100立方米计算,全盟可新增节水能力4亿立方米,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利用量1亿立方米以上,通过地表灌溉入渗,使区域地下水得到有效补给。通过灌区建设可实现盟内河湖水系连通,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全盟农田灌溉保证率可提高到75%以上,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高,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苏和介绍,内蒙古把“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看得比生命还宝贵,2400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丰富拓展“模范自治区”的内涵和外延,重点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四项工作,守好边疆,护好绿色,端稳饭碗,全方位彰显新时代内蒙古的担当与风采。
采访最后,苏和用五“jing”向记者推介家乡:绿色“净”地、舒适“静”地、团结“敬”地、红色“境”地、发展“竞”地。“兴安盟不仅有亚洲最大的疏林草原,还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典型的生态文明体验区,兴安盟期待朋友的到来!”苏和饱含深情地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