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糖与人类的“爱恨情仇”

作者:袁勇 2023-07-16 11: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糖与人类的“爱恨情仇”

从食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元素的流动与交织。人类与食物的这种关系,在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早期,蔗糖产量有限,因此价格昂贵,糖一度成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蔗糖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糖成为补充能量的主要食物之一。而在今天,在健康主义生活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糖的态度从渴望变成了警惕,甚至是排斥。

  未来,糖还会带给人类什么?这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吃是一种本能吗?是,又不全是。人类对于食物营养的本能需求,贯穿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数千年来,这种本能也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成为一种社会性行为。从食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元素的流动与交织。人类与食物的这种关系,在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从新几内亚到欧洲

  人类对甜味的渴望几乎与生俱来,这种渴望得到极大满足,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研究发现,人类种植产糖作物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澳大利亚以北的新几内亚岛。公元前8000年左右,甘蔗在这里被当地土著人驯化为农作物,最初只被用作喂养牲畜,而非供人食用。随着土著人漂洋过海到达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甘蔗开始在更多地方被种植。有历史学家认为,甘蔗被传到印度后,印度人发明了通过甘蔗汁制结晶糖的工艺。公元600年,这项技术由印度传到波斯,并被阿拉伯人进一步传播至中东、地中海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方,进而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

  在欧洲特别是英国,糖开始逐步拥有旺盛的社会生命,甚至一度成为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美国人类学家西敏司归纳了蔗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用途,分别是:药品、香料、装饰品、甜味剂和防腐剂。在早期的英国,糖就被当作一种珍稀的调味品。

  英国人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接触到了蔗糖。由于早期的蔗糖产量十分有限,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宫廷中的王室贵族才能消费得起。

  糖的稀缺性在英国最终演变出一种在今天很难令人理解的糖文化。人们把蔗糖融化,与杏仁混合后,做成糖糊,再由糖雕师雕刻成动物、建筑等形态各异的糖雕,上面有时还会铭刻上歌颂国王的颂词。在这样的文化中,糖成为奢侈品,甚至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无论是对味蕾的吸引,还是作为财富的象征,糖都刺激着越来越多人的欲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让欧洲殖民者蠢蠢欲动。

  1420年,欧洲航海家发现了今天隶属于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并在那里开设了历史上最早的甘蔗种植园,他们从非洲运来数百个奴隶,马德拉群岛迅速成为欧洲最大的糖料生产地。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欧洲人的需求。1492年,哥伦布开启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制糖技术带到海地,并逐步传播到美洲大陆其他地方。廉价的生产成本让美洲开始成为欧洲的制糖工厂。

  随着欧洲对糖的需求越来越大,来自欧洲的佣工和美洲印第安人奴隶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开始源源不断地将非洲人贩卖到美洲,成为甘蔗地里的奴隶。殖民者们挥舞着皮鞭,驱赶着奴隶,伴随着一声声惨叫,大量的糖被运往欧洲售卖,殖民者则成为日进斗金的富豪。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万奴隶因伤病、逃亡死在美洲大陆的甘蔗地里。

  从贵族到平民

  非洲黑奴的血与泪,换来的是越来越多欧洲人对糖的渴望得到满足。在16世纪,除了王室贵族,商人阶层开始有能力消费糖。他们也醉心于把糖当作身份象征,将其制成首饰和挂件挂在身上,出席各种场合,以标榜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这种趋势并没有延续太久,糖的象征意义很快出现了变化。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蔗糖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机械化。到18世纪,榨汁机、蒸煮机械等工业设备被引入美洲甘蔗种植园,奴隶制庄园开始向近代工厂模式转型,糖的产量快速增长。

  1800年左右,全世界蔗糖总产量大概25万吨,到188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5倍,达到380万吨。大量供给让糖的价格直线下降。糖再也不是王宫贵族或者商贾富豪才能消费得起的商品。属于平民的糖时代到来了。

  18世纪初,绝大部分英国平民百姓已经能够品尝到这种曾经的贵族食物。糖也迅速俘获了普通英国人的味蕾。在面包糕点、红茶、布丁等众多平民食物中,都可以发现英国人对糖的偏爱。

  19世纪末,蔗糖已经给英国人提供约五分之一的热量,成为补充能量的主要食物之一。作为平民日用品的糖,用途也日渐多样化,被研制成防腐剂等更多商品。

  先是在英国,进而是欧洲,然后是全世界,蔗糖消费的扩大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工厂对于体力劳动的需要,更多添加蔗糖的快捷食品被生产出来,快捷化饮食逐渐风靡各个国家。通过甜茶、果酱和甜点,工人们得以快速补充热量,人类社会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向“便利饮食”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糖已经变成了工业化的象征。

  时间来到20世纪,糖与消费主义又近乎完美地实现了融合。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从工厂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被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休闲和消费时间,家庭外就餐越来越普遍。随着大量工厂预加工食品,糖在餐馆、电影院、游乐场等家庭之外的场所,满足了人们对甜味的渴望。研究发现,随着甜味辅食在人类食物中占比持续提升,淀粉类主食为人类提供的热量占比已经从最高的90%下降至50%。

  从渴望到警惕

  一则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传闻,近日扰动着世界。有趣的是,人造甜味剂的出现和使用,是人们为免去摄入过多热量的负罪感、尽情拥抱甜味的结果。作为蔗糖的代替品,阿斯巴甜比糖甜200倍,一克只含4卡路里热量,成为许多爱甜又惧糖的人的选择。这也在无形中提醒着我们,人们对糖的态度,已经从渴望变成了警惕,甚至是排斥。

  20世纪,碳酸饮料快速崛起。“快乐肥宅水”很快“征服”了世界,让糖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每个美国人平均一年要喝超过150升碳酸饮料。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人们对糖的摄入已经过量,导致了肥胖等一系列问题。

  有数据显示,今天英国成年人中有64%体重超标,相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两倍。美国杜克大学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过度肥胖,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2%。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2岁至19岁的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有将近20%的人处于肥胖状态。

  肥胖带来的问题越发凸显,已经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负担。英国国民保健系统2014年至2015年期间,花在与肥胖相关疾病上的开支就已经高达61亿英镑,美国如今每年医保开支的9%也花在与肥胖相关的问题上。

  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应对这一问题,并把矛头对准了高糖食物。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指南,强烈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英国卫生部门曾计划禁止晚上9点之前播放高糖食品广告,并限制零售商对非健康食品和饮料的促销。美国农业部提出的校园餐标准也要求限制糖摄入量。

  糖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开始出现变化。健康主义生活理念的兴起,让肥胖不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道德色彩。肥胖的人面临的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担忧,还有广泛的社会压力。减肥由此成为一种全民意识。要减肥,就必须减少能量摄入,普通人判断能量多少的依据往往是甜度的高低。糖因此越发成为人们警惕和审视的对象。此时,距离它作为权力的象征,也不过仅仅数百年。

  自跟随甘蔗从太平洋小岛上走出,糖与人类的“爱恨情仇”延续了几千年,关系几经变换。对人类来说,它亦好亦坏,时甜时苦。

  未来,糖还会带给人类什么?这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点赞()
上一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1.55万亿元2023-07-15
下一条:多项税费优惠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023-07-20

相关稿件

阿斯巴甜致癌?简爱酸奶“零蔗糖、零代糖”控糖主张或成趋势 2023-07-19
多国专家谈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 2023-05-01
德国培育出与人类胚胎心脏相似的“微型心脏” 2023-04-07
报告: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具消费提升空间 2022-04-29
二十大报告丨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1-2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