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企业——英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创立以来,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向前奔跑——7年内,他们量产了9块存储相关芯片和一系列模组,近3年营收持续翻番,多款产品在高端市场成为标杆。
英韧科技高速成长的背后,与他们企业名所代表的文化认同息息相关——“英”指的是对英才与创新的重视,“韧”则代表韧性。从创业开始,这个团队就一直秉持长期主义,以百米冲刺速度推进“创新马拉松”,从而以极快速度跻身全球存储控制芯片行业第一梯队。
图片来自英韧科技官网截图
芯片“老兵”的创业梦
存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英韧科技所专注的存储控制芯片,相关技术和市场曾长期被跨国公司控制。随着国家对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视,一批本土企业逐渐崭露头角,英韧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韧科技创业团队堪称“行业老兵”,其专业背景覆盖芯片设计、软件、硬件、算法等多个领域,许多人都有海外名校留学经历,之后进入硅谷等地的顶尖公司,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经手过的芯片总出货量高达几十亿颗。
2017年,这支团队在上海创立英韧科技。首席执行官刘刚表示,当时,主流存储技术正好面临赛道更换,也就是从机械硬盘转向固态硬盘,同时数据传输接口也从SATA向更高速的PCIe切换。技术的转型削弱了大公司的传统优势,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机遇窗口。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存储市场,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此,这群曾在大公司主导多个“从1到10”项目的“老兵”回到国内,扎根在最适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张江,希望能够从零开始一圆自己的创业梦。
过去7年间,英韧科技展现出罕见的“成长爆发力”。他们以密不透风的频率和节奏,相继发布9款存储控制芯片和一系列存储模块产品,连续4年获得“中国芯”存储芯片领域的奖项,近3年营收一直呈翻番增长。他们甚至7年搬了5次家,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空间,来容纳快速扩容的员工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员工构成中,研发人员的比例高达70%。
用反复冲刺甩掉对手
创业公司要在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特别是与大公司相比,初创企业在资金、人手、客户等方面都有许多局限。为此,许多公司习惯于将突破口放在寻求“极致性价比”之上。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英韧科技的风格与此不同——他们希望靠领先的技术,取得性能和质量优势,不断拿出比大公司更好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反复冲刺,甩掉对手。
如果把用于存储的固态硬盘比喻成一座停车场,那么,要让数据的“车流”有序、高效地找到车位、停放妥当,就离不开高水平的指挥调度。英韧科技研发的存储控制芯片,就扮演了调度中心的角色。随着存储技术的换代,数据量不断攀升,“停车场”的车流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大幅提高控制芯片的“调度”能力。一些公司靠在芯片中简单粗暴地堆积算力,也就是利用“人海战术”来应对陡增的调度压力,而代价是芯片功耗水涨船高,最终可能让设备不堪重负。英韧科技则研发了独创的架构和算法,让芯片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实现更高性能。在其技术赋能之下,那些拥有成千上万机架的大型数据中心,每个机架就能省下上千瓦的功耗。
此外,英韧科技在业内素以技术路线的前瞻性而闻名。特别是在PCIe标准存储接口从3代向4代、5代演进的过程中,他们每次都抢到最前位置,在国内率先发布并量产相关存储芯片,进而以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容量、高性能及低功耗、低延迟的特点,成为企业级存储和高端消费电子市场的重量级供应商。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创业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英韧科技的成长也远比看起来更波折。事实上,集成电路行业本身就一直在高速迭代,任何公司一旦放慢脚步,就可能在新一波技术浪潮起飞时“误点误机”,从而留在过去。英韧科技的团队当然深知这一点。
至于高端存储芯片这个细分市场,新技术与终端市场需求之间普遍存在时间差。对英韧科技而言,巨大投入研发成功的芯片,首发后会经历缓慢爬坡,经过足够长的培育期,才会迎来指数级增长,获得客户的大额订单——2021年让他们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攻城拔寨的存储芯片,其实是2019年问世的;去年帮助他们站稳企业级市场的产品,则诞生于2021年。其间两年的时间差,装满当下和未来之间的不确定。创业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来布局未来,同时要有足够的承受力来扛下现在。
刘刚坦言,创业7年,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团队一直在面对各种艰巨挑战,从产品进度延误的风险,到客户拓展不顺,甚至包括很多远超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每次,大家都相互扶持,同时保持向前看的姿态,“我们相信一句话:别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是创业者要保持的心态。”
对于未来,英韧科技有强烈的信心,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全世界对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要求存储行业不断提供更大、更快、更好的产品。而且,随着数据吞吐量的扩大,存储设备可能会从数据的“停车场”变成“飞机场”,负责调度的控制芯片可能迎来更深刻的技术变革,这也让创新者看到更多机会。哪怕是着眼近期,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乐观,因为根据创新“时差律”,当前英韧科技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在未来两年不断赢得客户。
不过,刘刚坦言,迄今为止,他们从未有过高枕无忧的感觉——在集成电路行业,这种绵延的“不安全感”,正好可以更好磨砺和鞭策团队。
相关链接
“瞪羚”之问
问:如果企业现在可以获得一项政策扶持,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答:芯片和存储硬件研发是个周期较长的事业,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也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目前英韧科技处于业务快速增长阶段,希望得到更多耐心资本的支持,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从而更好承担国产存储方案的研发推广重任。
问:企业发展至今,遇到的最大困难或者瓶颈是什么?
答:研发、技术和产品从来都不是英韧科技的瓶颈和困难。近几年来,我们已逐步成为行业技术领先者,但英韧科技产品所处的存储领域,由海外品牌高度垄断,面对与海外成熟品牌的直接竞争,需要更长周期的市场培育机会、更多下游领域的产品应用机会,才能更快提高产品成熟度、扩大品牌声誉。
问:如果有一条好的经验可以跟后来者分享,那是什么?
答:市场和行业的周期都不可避免,在硬科技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仍然也只能是不断追求领先的技术水平、高效的产品迭代和稳定的研发成功率。
(原载于2024年8月22日《文汇报》,作者:张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