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政策暖风频吹 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亮点接连涌现

2024-07-31 09:44 来源:证券日报 次阅读
 
政策暖风频吹 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亮点接连涌现

  政策利好频出,A股并购市场势头稳中向好,从年内案例来看,上市公司并购新亮点接连涌现。一方面,“硬科技”领域的企业先行,包括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并购活跃。另一方面,行业龙头领衔并购趋势明显,“A控A”案例频出。

  自去年8月份至今,围绕并购重组的重磅政策接连出炉。7月29日,证监会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年中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及下半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作用”。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至今,监管层推出的并购重组系列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被并购的企业标的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技术迭代,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未来,A股并购市场将释放更大的活力。

  年内并购市场亮点多

  并购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一方面,“A控A”案例涌现。例如,7月2日,广东宏大公告称,拟以每股9.8元的价格收购雪峰科技2.2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1%),交易总价款为22.06亿元。据悉,本次收购顺应了民爆行业产业整合的政策导向,也是资本市场又一单“A控A”。此前,迈瑞医疗入主科创板公司惠泰医疗,成为年内科创板首单“A控A”案例。

  另一方面,行业龙头公司领衔并购。年内2870单并购事件中,38%的并购发起方为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其中有63单并购事件的发起方为千亿元市值的公司。

  从政策面来看,今年以来,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密集推出。今年4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同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此外,上市公司也通过并购重组来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建议,对于产业买家的上市公司而言,通过收购可以扩充自身的产品布局,获得更有经验的技术团队,整合上下游产业,巩固自身的竞争实力;对于被并购标的而言,利用买方的资源和平台,克服原本规模和资金实力的限制,可以加快研发和拓展速度,实现更大的发展。

  “硬科技”企业示范案例频出

  从行业属性来看,“硬科技”成色更足的行业在并购上更为积极踊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年内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为代表的行业的并购数量居前,分别披露了303单、266单和248单并购事件。

  在“科创板八条”发布后,多家科创板公司“扎堆”披露并购方案。数据显示,自6月19日至今,科创板公司已披露53单并购案例,占年内科创板公司并购数量的29%。

  同时,更多“硬科技”领域的并购案例浮出水面。例如,7月11日,中航电测公告称,公司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获深交所通过。7月27日,赛力斯公告称,公司拟定增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

  此外,监管层对于并购重组项目的审核速度加快。例如,7月16日,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已经证监会注册生效,从受理至注册生效用时仅2个月。6月20日,思瑞浦拟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创芯微100%股权一案获得上交所问询,从受理到问询用时不到2周。

  受访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应结合未来发展规划与监管政策导向,抓住资本市场的契机,提高自身质量,共同推动更多示范性案例落地。

  未来并购估值博弈更激烈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为计,截至7月30日,年内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2870单并购事件。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轮并购重组市场的显著特征就是产业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更具有挑战性,比如战略协同、估值溢价和投资人退出支付方式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加复杂,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对于并购估值的博弈会更加激烈。

  不过,产业并购的趋势已成为业内共识。汤哲辉表示,在政策支持下,并购重组将推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整合,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的成功率,要在并购前中后期做大量的行业梳理、政策研究、标的选择、沟通谈判、方案落地和整合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刘盛宇表示。

  谈及未来并购趋势,汤哲辉表示,龙头级、链主级上市公司展开的产业并购,可在人才、研发、成本、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对标赋能,后续整合难度较低,并购风险可控,协同效应更明显。

点赞()
上一条:IPO批文将到期 多家企业存在发行上市失败风险2024-07-31
下一条:思特奇:以“新IT架构”理念为引领,携手千行百业共创智能新时代2024-07-31

相关稿件

年内A股市场共发布1950单并购计划 涉及1427家上市公司 2024-06-01
政策优化推动A股并购市场升温 产业并购渐成主流 2024-01-22
政策暖风再吹 京沪楼市现“热周末” 2023-12-19
提振市场信心 A股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涌现 2024-01-12
上市公司业绩靓丽 超千家A股公司派现逾1.3万亿 2023-04-1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