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充分展现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生动实践,助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以开发园区的奋斗姿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扬州日报开展“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进行时·园区行”融媒体采访活动,展示各开发园区认真贯彻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新举措新成效,推广各开发园区一体化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智改数转”以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
位于扬州经开区绿色光电产业园的扬州晶澳太阳能公司,是一家百亿规模的企业。日前,记者走进这家公司,繁忙有序的生产场景令人震撼:厂区内一辆辆满载电池、组件的货车进进出出,车间内工人熟练操作,机器人挥舞手臂,一块块电池片不断下线……“我们公司今年产值、销售均可实现200亿元。”晶澳太阳能技术总监王利国话语中充满自信。
一年时间,产值、销售从100亿元跃升至200亿元,晶澳太阳能的快速发展,正是扬州经开区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成果之一。
在扬州经开区走一走,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服务成线,随处可见这样的鲜活案例。“扬州经开区要实现‘二次创业’、‘二次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靠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来支撑。在GDP、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开票销售、外资到账等主要经济指标取得‘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我们要坚定不移、一着不让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平原’迈向‘产业高原’,扛起走在全市前列、争先领跑的重大责任。”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表示。
始于一个目标 勠力冲刺产业“千亿级”
连日来,扬州经开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捷报频传:亚普汽车部件、美德莱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亚普汽车部件、永道射频、川奇光电、爱克赛、中集通华等企业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惠通科技、鼎隆机械、海明医疗获得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产业是园区的根基,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如何做强做大企业,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为经开区“二次创业”、“二次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扬州经开区在既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自我加压——2021年2月28日召开的年度第一次党工委扩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双千亿过百亿”的目标,即:“十四五”期间,全区将实现3年内工业开票销售超1000亿元,5年内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3年内综合财力达100亿元;加快构建“3+4+1”现代产业体系,即:绿色光电、汽车零部件、高档轻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新目标明确了,新蓝图描绘了,一场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产业革命”正式打响——
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白皮书和蓝皮书,聚焦拉长增粗产业链条、科技创新、智改数转等,深耕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主力型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型特色产业集群和领先型科创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与此同时,对产业“版图”进行了优化完善,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特色,加大力度建设汽车零部件、绿色光电、新能源、朴席智能、高档轻工、港口物流、双创示范等7个产业“园中园”,进一步拓宽项目降落的“跑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1年,扬州经开区新签约产业项目153个,总投资745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华鹏、科霸、元太、尤佳、惠通等重特大项目相继落地并陆续建成投产。今年以来,新签约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355亿元。
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一批批重大项目的竣工达产,扬州经开区“航母”企业、“旗舰”企业、总部企业、高新企业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支撑园区“二次创业”的主力军。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7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9%。
扬州经开区工信局局长潘明介绍,今年,新能源产业集群将达300亿元规模,绿色光电产业集群有望冲刺200亿元规模。“全区确保实现工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千亿目标。”
源于一种责任 创下项目建设“新纪录”
一个百亿元体量的重大产业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最快要用多长时间?扬州经开区的答案是:6个月左右!这还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停摆”的情况下创下的项目建设新速度。
晶澳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60亿元的6GW电池和6GW组件生产线项目于去年5月正式开建,11月底即竣工投产,为该公司当年实现产销“双百亿”提供了强力支撑,并进一步巩固了经开区绿色光电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龙头地位。
炎炎夏日,记者走进扬州经开区,鳞次栉比的厂房、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建设者们战高温、斗酷暑,让人感受到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脉搏。
项目是园区命脉。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是扬州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集结号,也是重新出发、“二次创业”的指挥棒。扬州经开区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在全区迅速掀起“项目强区”新热潮:
每个季度,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都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一场特殊的项目“述职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是述职的重点;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会办会,专题督查项目进度、专题解决项目难题。
建立“企业家工作群”,让政企天天、时时“见面”,第一时间倾听企业呼声诉求、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每个重大项目配备一名专职项目“秘书”和“管家”,全程服务,为投资者包办一切手续和协调所有问题。
推行“一线工作法”,项目挂包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深入项目一线服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会商会办、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
今年以来,科霸生物、惠通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速推进,“经开区速度”一次次被刷新。
在惠通生物基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16层研发中心正在进行地基开挖。项目负责人介绍,2栋中试厂房拟于下个月启动建设,12月底建成投产,其余厂房预计明年8月前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33亿元,纳税近1.3亿元。
扬州经开区投服局局长张余龙介绍,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实施“1115”工程,即每年实施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列省投资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城建项目50个以上。“今年1-5月,全区22个项目实质性开工,工业项目‘三新’认定总数达32个,其中新开工9个、新竣工11个、新达产12个,均位居全市前列。”
成于一种样本 打造服务发展“生态圈”
今年初,省科技厅发布2021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中科院院士王立军及其团队创办的扬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入选。该项目的实施,将抢得市场制高点和话语权。“这离不开扬州经开区的大力支持。”王立军感慨地说,这里有着适合创新创业的土壤和生态。
在前不久召开的经开区企业家发展大会上,中集扬州集装箱生产基地执行董事赵有善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经开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做法实实在在,企业将为经开区发展当好形象代言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王立军、赵有善的感言是经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好的注解。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营商环境是我们实现园区‘二次创业’、‘二次振兴’最核心的竞争力。”“谁给企业下‘黑脚’,就让谁上‘黑榜’;谁让企业不好过,我们就让谁很难过。”这是扬州经开区人的庄严承诺。
基于此,扬州经开区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在城市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力争到2025年,经开区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30强。
继去年出台《工业企业培大育强“211”五年行动计划》《先进制造业招大引强扶持政策意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才新政十二条》等新政后,今年5月,扬州经开区再次“加码”,出台了“人才新政12条”3.0版和“科技新政10条”,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加持”。
扬州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拿地即开工”服务新模式,为重大项目量身定制“信用+承诺”“容缺许可”审批机制,“一网通办”“五证同发”成为新常态,“竣工即交付”正加快实施。
38天,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陈凌清楚记得,这是项目从报送资料到取得五证、办好开工手续所用的全部时间。“以前平均要用半年左右,现在速度太快了!”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引来“金凤凰”,为全区创新发展、“二次创业”、“二次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扬州经开区锁定“高精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将人才工作尤其是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目前,扬州经开区人才总量达10.9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博士245人、硕士4215人。“生态好了,土壤肥了,人才和项目自然就来了,这为经开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扬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说。(记者 吴生锋 吴忠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