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透过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是今年政策发力重心。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如何畅通实体经济融资“血脉”,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货币政策再发力
畅通实体经济融资“血脉”,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至关重要。其中,货币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并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这表明货币政策逆周期发力的力度有望再加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灵活”表明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必要、有力的调整;“适度”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健的基调不变,不会进行“大水漫灌”;“精准”主要从结构而言,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效”主要从结果而言,货币政策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重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的特征进一步凸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非对称降息落地,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幅下调25个基点,进一步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在一系列政策发力下,流动性合理充裕将为今年稳增长、扩内需打下坚实基础。”田轩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后续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力,创造有利于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支出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及用足用好PSL(抵押补充贷款)政策工具,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提高有效总需求,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投资,都要落实在信贷增长上面。”张斌委员表示。
瞄准重点破梗阻 提升企业“获得感”
引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将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科技、绿色、数字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产业将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普惠、养老等关乎民生的领域,也是未来金融政策着力的重点方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以绿色金融为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激励措施,如将绿债基金等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考核,激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活动,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金融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融“活水”在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灌溉”力度,但仍有部分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觉得难以“解渴”。究其原因,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企业缺乏抵押物、金融服务供需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融资“血脉不畅”的重要原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唐良智表示,后续应强化信息平台“引路”作用,推动国家税务、市场监管、社保等大数据服务平台与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同时,深化“政银担”合作,进一步扩大再担保合作授信规模,更好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
优化融资结构 直接融资渠道再拓宽
畅通实体经济融资“血脉”,在打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的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同样重要。
以科技型企业为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表示,要引导金融机构依据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运用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股权、债权以及保险等各种金融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贵州省委主委李瑶建议,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可由财政出资组建政府引导基金,加大对风投和社会资金引导力度。而对于成熟期科创企业则应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包括加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对成熟期科创投资的撬动作用,引导私募股权基金(PE)投资拟上市科创企业等。
“要充分认识到目前阶段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纲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要把增加社会资本金投资和融资放在重要地位,处理好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推动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进一步发展股权投资,畅通PE/VC的融资渠道和退出渠道等。
畅通直接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对此,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意味着既要保证制度的稳定,也要兼顾价格的稳定。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本身与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契合、更适配,因此要保证其融资渠道畅通,形成贷款的良性替代,匹配产业的发展要求。(记者 向家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