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
在生产线尾部操作出口,机器人挥舞着“手臂”进行贴标签等工作。只见它将一张标签贴到钢卷上,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按,让标签粘得更牢固,完全拟人化的动作,让人啧啧称奇。
教会机器人这套仿真操作的是一线工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强化“工人参加管理”理念,在技术改造过程中,让一线职工前期介入,每个项目都有一线职工全程参与,让改造与现场情况更加契合,推动工作效率提升。
“增强一线职工责任感,根据他们反映的‘痛点’问题,找到管理提升的切入点,着重激发改革中人的活力。”彩涂分厂厂长郑昊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发力,彩涂分厂才走出连续亏损的泥淖,自改革以来已为鞍钢创造超过两亿元的利润。
像彩涂分厂这样,以改革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案例,在鞍钢集团各级公司不胜枚举。改革,重塑了鞍钢集团。
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曾一度举步维艰。面对困境,鞍钢如何突出重围?
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三个推进”要求,并殷切期望鞍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鞍钢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鞍钢本钢重组为重要契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鞍钢,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出了铿锵有力的转型升级步伐。
深化改革 激发动力活力
在鞍钢,深化改革的探索始终在持续进行,新动能的释放从未停息。
天已渐渐变凉,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张奥森就已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查看前一晚的设备运行记录。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他又连忙分析以往设备故障原因,做起分析报告,为下一次设备集中检修做准备。
30岁的张奥森是鞍钢矿业东鞍山烧结厂设备室副主任。去年8月,他通过公开竞聘,走上这个岗位,成为全厂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干部。张奥森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带领科室人员创新开展五个维度模型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一年下来,提高设备作业率1个百分点,降低设备故障率0.2个百分点。
张奥森说,市场化选聘不仅让他证明了自身价值,也让每个职工有了上升通道,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
用改革充分激发动力活力,恰是鞍钢矿业东鞍山烧结厂摆脱困境重新焕发活力的法宝。
2019年,累计亏损10亿元的鞍钢矿业东鞍山烧结厂开启了改革之路。实行市场化选聘,形成“谁行谁上、能上能下”机制,让优秀干部走上前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市场化定岗定薪,薪资向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艰苦的岗位倾斜;实行考核评价差异化,建立收入能增能减薪酬体系……
“劳动用工、干部人事、薪酬分配,我们用三项制度改革这把‘利斧’打开了新天地。”鞍钢矿业东鞍山烧结厂厂长侯恩俭介绍,改革当年,东鞍山烧结厂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000万元,三年来,已累计盈利近17亿元。
东鞍山烧结厂实现浴火重生,成为鞍钢各亏损单位争相学习的榜样。同样备受瞩目的鞍本重组也正推动着本钢各级公司实现蜕变。
鞍钢集团本钢北营公司以落实市场化改革试点企业为契机,努力打造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钢铁基地。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打造高效运行支撑力。其中,作业区由原110个压减至65个,优化率40.9%;推进成本模式变革,打造细分市场竞争力。今年仅前5个月,“三项费用”便同比降低3.06亿元;突出价值导向,打破“大锅饭”,构建以效益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前5个月,公司在岗职工月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24%,改革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劲儿越来越足。”北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改革,北营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巨大转变。
“改”出新局面、“革”出新活力。鞍钢集团聚焦改革重点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阶段性成果和改革实效。
今年上半年,在钢材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鞍钢集团经营销售利润率跑赢了行业,经营利润等均完成挑战目标进度。
矢志创新 剑指高端产品
近年来,鞍钢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敢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用高端产品挺起“大国重器”钢铁脊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秋日里,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1号楼,落户于此的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各楼层一派繁忙,电脑屏幕动态显示着模拟工艺下钢板样品显微组织变化过程。
“这是我们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是开发能适应海洋严酷环境的新型海洋耐蚀钢产品。”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工用钢研究所所长赵坦指着试验台上的钢板样品介绍,“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材料耐腐蚀性较之前已提高2.5倍,按时完成任务,我们信心满满。”
作为支撑我国海洋装备用材制造的王牌“主力军”,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在我国钢铁、海工制造等支柱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由我们为全球首艘双燃料全压式LPG研发的VL4-4MOD新型低温钢,突破现有规范同类产品性能极限,实现全球首发。”赵坦骄傲地说,该产品的问世,标志着鞍钢造船用钢产品在耐低温性、产品厚度和强度方面又上新高度,再次向世界展现了鞍钢品牌的实力和中国力量。
鞍钢集团以“成为高端产品引领者”为目标,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重轨、桥梁钢、钒钛制品等产品品牌,推进企业实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高端循环”。
近年来,鞍钢配置最优资源,着力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7%,总额同比提高41.6%。
10月17日,鞍钢铸钢公司轧机生产线上,经过多重工序后,源源不断下线的连铸坯、钢锭、电渣锭等产品,入库或被直接发往客户。
“我们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目前已成功批量供货,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鞍钢铸钢公司首席工程师裴兰科介绍,这种产品因生产难度较高,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鞍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立项攻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铸钢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在我国首次成功采用电渣板坯研发生产该钢种的先例。
全球首发、突破“卡脖子”技术,伴随着一批批“叫得响、数得着”的高精尖产品亮相国内外市场,“鞍钢”这块金字招牌愈加生辉,“鞍钢制造”迈向世界的道路越走越宽。
曾经屡创辉煌的鞍钢,在接续奋斗中,正在奋力书写新的历史。(记者 刘家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