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联影集团展厅。十余台的高端医疗设备有序排开,白色的机身在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简洁、大气。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站在展厅中央,指着右手边的设备自豪地说:“我右手边这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是世界首款,最快30秒可以完成全身成像;我左手边这台5.0T全身磁共振是世界首款,这全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个展厅里汇聚了顶尖的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而在十年前的中国,这样的场景却令人难以想象。
联影上海展厅
以CT、磁共振、PET/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是一类我国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高精尖产品,国内市场曾被“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等欧美企业占据,要在这个领域突围崛起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十年前,国内的大型三甲医院基本上不用国产设备,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当时国产的主要产品像CT磁共振,市占率才10%左右。”薛敏告诉记者。
2011年,联影集团诞生于上海,瞄定“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的目标,坚定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十余年间砥砺奋进,联影推动3.0T磁共振、PET/CT、PET/MR、640层CT等高端医疗设备从0到1的国产自主研发破冰,一举扭转了过去几十年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现在国产PET/CT国内市占率超过50%,CT达到40%以上,磁共振接近一半,X光超过70%。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薛敏说。
核磁共振仪被称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这颗明珠有两个核心部件,梯度功率放大器(GPA)和射频功率放大器(RFPA),前者被称为磁共振系统的“发动机”,后者则是“雷达”。放眼全球,只有不到五家厂家能实现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如果不能自研,便容易受制于人。抱着不甘落后的斗志和决心,联影科研团队勇闯业内研究领域的“无人区”,在2019年,实现了MR梯度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高端医疗设备系列核心部件的100%自主研发。
“高端医疗装备是关乎百姓健康的重要战略产业,因此所有的核心技术都必须掌握在手里。除了核心部件,芯片我们也要自己研发设计。”薛敏提及。医疗芯片是设备系统性能实现跃升的关键源头技术,也是行业的“塔尖之争”。2021年,联影发布了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填补了我国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自研专用芯片领域的空白。
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推广普及,也让同类进口产品大幅降价,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高端医疗设备。如今,“中国创造”登上了高端医疗领域顶端,也创造出了更适合中国医生和中国患者的高端医疗设备。
瑞金医院是国产装备“第一批吃螃蟹者”,十几年前就开始相继引进联影医疗MI、MR、CT、DR全线装备数十台。“作为设备依赖型的科室,我们和医学设备企业是密不可分的。我工作35年了,从我工作开始用的就是进口的设备,在使用设备过程中,我们临床的需求和想法很少得到产业界积极的正向反馈。但现在有了联影之后,我明显感觉受到尊重和重视,针对设备使用中的问题,联影派了庞大的团队来倾听,把我们的诉求转变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介绍道。这十年,不仅医疗设备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医疗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这种医学和产业的紧密连接在产学研医机制中持续实现“双向奔赴”。
中国首款超高场动物磁共振uMR 9.4T进驻瑞金
“如果说光凭过去传统的公司自己单打独斗,传统创新不可能做强做大。很多朋友说你们联影怎么十多年就走过了别人几十年走的路,我想产学研医机制的支撑是非常核心的原因之一。”薛敏说。为助力上海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创新网络,联影与上海市科委联合打造“探索者计划”、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产学研医联动,推动基础研究,促进科研转换,让医院“出题”,企业“答题”。
“这其实是一个优势互补、相互依托的过程。我们解决病人的问题需要工具,他们提供设备,而设备起什么作用还要看临床。联影的核医学设备,几乎都是在和中山医院的紧密合作中成熟发展起来的。在临床实践中,就能实现在产品设计中关注不到的内容,最终为病人解决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说。
历经十三年砥砺奋进,迅速成长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龙头企业的联影集团正是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崛起的缩影。今天中国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不仅实现了全线自主研发,彻底改变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依赖进口的行业格局,同时还出口到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助力人类健康大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