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国企担当

2024-04-21 09: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国企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谋划。对中国建材集团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责任,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人类历史上历次重大科技进步,到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表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为世界500强建材行业领先企业和建材行业唯一央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积极发挥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力量,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耐火材料、先进陶瓷、发电玻璃、人工晶体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撑形成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级别梯次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功能,加快从传统建材领域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看得见“炮火”、听得见“炮声”,可以更灵敏地把握科技创新的社会需求,更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加大基础研究研发强度。科技创新是长跑,比的是持续保持强度的耐力。其中,实现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关键一环,需要大幅提高重点产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增加创新发展的内生性。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就要找准“卡脖子”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着力提高基础研究在研发中的比重。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聚焦“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强度,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6年至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1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达到12.3%。近两年,新增核心发明专利307项,成功攻克大飞机碳纤维复材、大尺寸红外光学材料、高效发电玻璃等一批“卡脖子”技术,众多新材料应用于长征、神舟等“大国重器”,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走向“生产线”。中国建材集团不仅高度重视“从0到1”的基础科研创新突破,而且也关注“从1到100”的成果转化应用。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利用好全球科技成果、丰富智力资源和高端人才,加快推动海外联合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好科技型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作用,在锂膜、玻纤、玻璃新材料等领域探索以自有高端装备公司或研发中心为支撑的“自答题”模式,加快建立以收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期锁定为前提的产研合作机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势,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成果更快转化落地。目前,集团共培育了397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2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源源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突破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关口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必过关卡。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立足集团战略定位,为了更好发挥新材料攻关、新业态孵化、新产业培育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基础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上,努力突破创新成果转化三道难关,贯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前端,实现从“技术领先”到“标准领先”的突破。发挥好集团所属科研院所优势,用好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革命性科技创新成果和工具,提升“从0到1”基础原创能力和研发效率,围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集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材料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专利成果,把专利成果转化为产业标准甚至是全球标准。在全球竞争中,着力培育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专利,积极发挥基础建材和“双碳”技术等领域领先优势,突出欧洲、北非、中东等重点区域国际专利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实现从“技术领先”向“标准领先”转变。

  创新中端,实现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突破。巩固材料产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优势,牵头组建新材料产业基金,积极发挥产业基金“催化剂”“放大器”效能,做好财务经济价值分析和资本市场价值分析,按照科技创新成果重要级分优先序,加快实施内部主导转化和集团外部转化,运用战略性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分散成果转化前期的投资风险,协同资本市场、运用外部资金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度过创新成果转化的“初创期”。“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装备是材料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推动装备业务整合,组建成立中国建材装备集团并打造高端装备智造园区,自主创新建立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体系,大力提升装备自给率,深度参与集团非金属材料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助力新材料创新成果在产业端顺利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创新后端,实现从“被替代”到“被依赖”的突破。坚持需求导向,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健全后端到前端的反馈机制,由生产型企业提出滚动式、迭代式的攻关任务,发挥好企业“出题人”作用。系统性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前瞻性,同步开展现有产品迭代升级、替代产品预判研究。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前景,提前布局储氢气瓶、柔性玻璃、发电玻璃等新能源产业应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加大前沿领域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不断丰富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库,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展现国企担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

点赞()
上一条:"专精特新"创新指数攀新高 彰显企业向上之力2024-04-18
下一条:BOE(京东方)携手中关村论坛 共筑全球科技创新新高地2024-04-26

相关稿件

中国建材: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国企担当 2024-04-25
大连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 2023-10-29
赣州大健康宠物科学研究院:以科技创新引领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9
政策红包密集派发 央地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1-02-19
创新引领高端产业发展 绿色智慧激发持久活力 2023-04-27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