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上指出,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随着我国“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多家金融机构表示要在绿色金融上持续发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金融机构要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稳步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范围,满足绿色发展金融服务需求。
竞逐赛道
在实现“双碳”战略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随着“双碳”目标的稳妥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已成银行业竞逐的赛道之一。
珠海三灶鱼林村位于三灶镇西南部,拥有养殖塘8000亩,光照资源丰富,其“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更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但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建设及维护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了解到项目资金需求后,工商银行珠海分行于今年3月底为该项目一期、面积超2500亩的光伏发电建设发放首笔贷款4000多万元。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首年发电量预计可达到23501万度,与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煤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超18万吨。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工商银行扎实推进“双碳”工作,持续加大对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修复、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全面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总量、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交通银行是国内率先系统化推进绿色信贷工作的银行之一,更是将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交银租赁作为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品牌,近年来持续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为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租赁力量。
在持续深耕绿色产业垂直产业链方面,交银金租大力支持“交通强国”战略以及绿色循环经济转型升级。在拓宽绿色金融国际化发展路径方面,交银金租一直积极探索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特色债券发行,包括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项目融资、绿色/ESG境外债券发行(公募债或私募债)等,助力绿色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
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交银金租围绕新发展理念,广泛服务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多领域,奋力打造绿色金融公司治理体系、绿色运营和信息披露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数据治理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为开展绿色租赁业务筑牢坚实根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交银金租绿色租赁资产余额为1384.63亿元,占公司租赁资产余额的41%。
持续发力
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构建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更好服务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金融机构要练好基本功,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稳步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范围,以满足绿色发展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一是绿色金融标准还有待协调统一。绿色标准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境内信贷、债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统计口径不同,可能会影响不同类型产品的衔接。二是环境和碳排放信息获取仍存在较大难度。三是把ESG和环境气候风险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仍有待探索。四是目前绿色金融仍主要支持‘纯绿’项目,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支持仍需加强。五是缺乏绿色金融相关人才。目前正处于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时期,绿色产业属于交叉性新兴行业,要求金融机构人员具有一定的低碳、环保等相关行业发展的识别能力,相关的人才队伍还有待培养。”
如何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周茂华表示,要通过政策工具设计,对商业银行服务绿色中小企业形成激励约束;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绿色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银行风控与经营能力;继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
“一是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考核、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大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强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二是积极跟进并参与碳市场建设,围绕企业碳配额、林业碳汇等进行相关碳金融产品创新。三是探索对传统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支持,不断完善和丰富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四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绿色金融服务的全流程,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场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梁婧说。(孙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