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年累产量突破20亿方,同比去年增长20%,连续6年保持增长态势。
新征程,新速度。今年以来,川西北气矿认真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工作部署,打响增储上产“主动战”、致密气勘探开发“进攻战”,启动“扩海增陆、建产50亿”新会战,明确“三步走”发展战略,优化高产井一体化培育模式,推进钻井提速提效;通过开展地面工程设备模块化、工程建设一体化、优化工序等措施,以实际行动奋力开创气矿高速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年多口井 产能建设新速度 年底前,川西北气矿重点区块传来喜讯。中国石油最深天然气井双鱼001-H6井,测试获日产106.66万方高产工业气流。川西北气矿基建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地面建设工程正快速推进,预计2023年4月正式投运,为气矿“扩海增陆、建产50亿”新会战,再添强劲动力。
常非并进,气矿统筹推进双鱼石、龙岗礁滩海相气藏和梓潼地区陆相致密气,龙岗062-H2井、双鱼001-X9、关6井、文1井等气井相继成功投产。其中,致密气区开发配套技术得到优化改造,奠定了川西地区致密气开发模式。
突破的不仅是产量,还有速度。气矿紧跟新区气井试钻工程进度,抓好新区产能建设提速提效,致密气两个月投产两口井。关6、文1井分别于交井后10天、15天完成主体建设并一次性成功投产,再次刷新气矿单井快建快投新速度。
创新驱动 技术攻关促发展 12月12日,剑阁区块礁滩气藏产量突破2.25亿。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首个自营超深高含硫气藏,在公司范围内创造多个首次。首次采用临时流程增加分离能力应对井筒返排液影响;首次集成云台激光泄漏检测、光纤预警、次声波泄漏检测等行业先进技术手段杜绝微泄漏;首次应用氦氮检漏、管道应力检测、焊缝及材质双复核强化工程质量管控,提升本质安全;首次采用“集输系统高含硫脱水、陶氏高效脱硫溶液净化”复合工艺。
以创新驱动气田勘探开发管理转型升级。气矿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做好“数字化气田建设、基础管理提升、全员能力意识提升”三大系统工程。
在双鱼石区块试点集成开发生产管理平台、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19套系统,整合空间、实体、操作、组织结构等四类数据,建立虚拟气田数据体。实现岗位工作事项“一张图”应收尽收。建成“双鱼石完整性管理数字化系统”和“甲烷减排环保管控系统”,实现双鱼石无泄漏示范区数字化管控。初步形成“集中调控”管理模式,应用系统融合方案。
目前,气矿新区单井自控联锁率和全气藏安全联锁率已达100%,信息化设备在线率99%以上,生产数据上传准确率98.8%。风险管控能力和开发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为实现“一级调度、分片运维”及“厂区一体化协同”生产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攥紧钱袋子 提质增效添动能 既要高产更要高效,气矿深挖提质增效潜力,攥紧高质量发展“钱袋子”。提质增效措施立杆见影,完全成本较年初预算下降12元/千方,2022年提质增效实现整体效果3.71亿元。
7月24日,随着龙004-X1井、龙004-6井、龙016-H1井开产,苍溪一厂恢复进气,标志着九龙山片区整体首次大型检修完美收官,较计划提前10天完成检修任务,实现一次性复产成功。取得了检修、开产双胜利,增产天然气251万方。
结合川西北部致密气地层压力高的特点,采用“井下节流+气液混输”模式,择机安装井下节流器,优化地面工艺流程,自主研发“一体化采集控制系统”,探索川西北部致密气单井低成本地面工程标准化建设,致密气单井建设工程费用约190万元,较常规致密气单井建设节约340万元。
探索“油公司”模式下老气田效益挖潜合作的新路径,与川庆地研院签订合作安全协议,开展易见效的泡排等小型措施先导性试验,全年增产天然气量约130万方。
持续盘活老区资源,优化老井挖潜合作模式,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创新间歇井智能开关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气井生产时率,实现产量“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