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1月4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细化重点任务,让群众“见医、见药、见干部”,推动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郭伟谊,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玉琼,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元鑫,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曦,贵州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杨光红出席发布会并就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介绍;发布会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何云江主持。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郭伟谊
郭伟谊就贵州省落实国家“新十条”情况和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工作有关情况从八个方面进行介绍。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安排部署,细化重点任务,让群众“见医、见药、见干部”,推动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加强政策衔接落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贵州实际,2022年12月10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贯彻落实国家新十条优化措施疫情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33条措施,促进跨地区流动人员有序通行,最大限度减小影响范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建档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12月30日,下发《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序做好政策措施调整优化、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切实做好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的储备、着重加大医疗救治保障力度、科学做好分级分类救治、有序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科学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管控,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查验健康码和场所码,不再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健康码实行“红码”管理,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诊室),解决群众基层首诊需要。全省三级医院重症救治床位数达到国家开放床位数4%的要求,并配备重症医学医师1406人、重症专业护士3710人。此外,全省还有可转换ICU储备医师3867人、储备护士3043人。通过跟班带教学习方式,培训综合ICU储备医生2269人,储备护士5162人。
三是加强药品生产保供。20家省内企业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18个品种药品,加强市场供应。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照3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辖区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储备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帮助解决药品储备缺口。建立了新冠病毒救治药品日报告制度,对药品市场、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冠病毒救治药品使用及库存情况进行统计调度,适时测算全省药品实际缺口。在调配医疗救治药品时,一半以上药品供给基层,保障群众购药需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充分发挥贵州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布预防方、居家干预指引,加强治疗或预防上感类疾病汤剂生产并向社会供应。
四是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对全省430多万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进行摸底排查,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对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以及299万一般人群,按照“红黄绿”分级管理,进行定期随访,指导居家健康监测治疗,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重点人群。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及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村支“两委”、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以及广大农村党员,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共同点对点联系到户、到人,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和健康指导,帮助农村重症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及时转诊,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倡导少聚集少扎堆少串门,减少聚集性活动。元月2日起,为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此次“防疫健康包”发放的对象是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包括国家分类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和次重点人群,重点人群为年龄小于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或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及失能老人;次重点人群为小于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发放工作由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各市州、县(市、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接收和精准发放,并配送中药汤剂;各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组织辖区村委会、社区落实好到物资的存放、装袋、实名登记及发放等工作,确保“防疫健康包”及时发放到老百姓手中。
五是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序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省市县三级均公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热线和接种点信息,方便群众进行咨询和查询。各地充分利用疫情发展的窗口期,创新工作方式,结合老年人群特点,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截至1月2日,全省累计接种3454.22万人、9095.85万剂,全省全人群接种率为89.57%。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542.72万人,接种率92%。
六是加强特殊场所分类管理。我省印发下发《关于做好当前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做好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场所防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实施包保责任制,指定专人监督、指导和服务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内按照照护对象自理能力不同,分类别指定照护负责工作人员。司法部门持续加强监所封闭管理,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措施。
七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全面客观解读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基础。通过健康科普,树立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氛围。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引导群众认识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必要性,有效消解紧张心理、恐慌情绪。特别是针对群众的疑虑,解疑释惑;对一些谣言和不实传言,及时澄清、纠正,营造和谐的社会防控氛围。
八是加强医务工作者关心关爱。广大医务工作者持续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专门部署做好关心爱护工作,通过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开展先进奖励表彰、加强人文关怀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战斗一线,守护百姓健康。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玉琼
张玉琼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全省防控调整所采取的措施和如何做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分别进行介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我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印发了《贵州省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实施方案》,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统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是有序做好政策措施的调整优化。落实7个“不再”要求。即:不再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隔离管控,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查验健康码和场所码,不再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健康码实行“红码”管理,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除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外,其余人员实行“愿检尽检”,各地要保留充足的核酸采样点,以满足广大群众检测需求。
二是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全面提高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接种覆盖率。对于已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可有序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三是切实做好治疗药品及检测试剂的储备。我们对照国家居家治疗常用药目录,结合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相关情况,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常用药参考目录和储备药品品种目录,督促各级医疗机构按要求加强对症治疗药物、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抗原检测试剂等储备。
四是着重加大医疗救治保障力度。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用好“贵州省新冠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医疗机构开通24小时线上诊疗、购药、咨询等服务。根据感染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救治。严禁医疗机构门急诊推诿、拒诊新冠感染患者。
五是有序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点人员,分级分类建立需求清单,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全力做好辖区群众就医需求保障。村(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配合,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健康服务。
六是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依托县域医共体,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建立重症患者就医转诊渠道。倡导返乡人员减少聚集性活动。
同时,我们将根据国家疫情监测方案相关要求,做好新冠病毒监测工作,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张玉琼还就如何做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时表示,我们始终把做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发挥县级医院主阵地作用。县级医院主要保证普通型以下患者的就诊需求,有三级医院的承担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二级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作为三级医院有力补充。同时,发挥县级医院本地医共体龙头作用,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就近就便合理分流患者,减轻患者异地就医负担。
二是夯实基层医疗救治网底。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每日接诊最大能力为8.6万人。在村卫生室等开设发热诊疗点,积极扩增基层接诊发热病人的容量,最大限度分流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减轻医院接诊负担,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患者身上。
三是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优势。充分利用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服务,帮助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水平,帮助农村患者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省市县专家指导组通过远程、现场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医务人员围绕重症患者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等方面开展培训,切实提升基层诊断和救治能力。
五是全力保障农村群众用药需求。省直有关部门建立日调度、日补充机制,确保一半以上药物到基层;同时,通过发放防疫健康包,对重点人群提供免费送药上门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相应资质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照诊疗规范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冠病毒早期感染者。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
张巍就实施“乙类乙管”前,贵州在医疗救治方面的准备情况和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就医需求进行介绍,2022年12月7日以来,我省医疗系统按照国家“新十条”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所有医疗机构都可接诊核酸阳性患者。
一是全面落实基层首诊。全省设置647家发热门诊、1665家发热诊室和16165个发热诊疗点;县级赴乡村两级开展救治指导8612人次;乡镇卫生院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救治指导20448人次。
二是加快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全省70家三级医院共建成综合ICU病床2757张,可转换ICU病床2294张;有床旁监护仪38914台、有创呼吸机3304台、无创呼吸机2443台,每张重症床位均配有床旁监护仪和呼吸机这两种治疗呼吸重症必须的设备;通过跟班学习等方式,让所有临床医生都具备呼吸重症患者基本救治能力。
三是全力做好医疗机构药品储备。全省医疗机构现有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镇痛药、祛痰止咳药物、中成药四大类药品共629.7万盒。坚持中西医并重,向社会公示三个中医预防方,指导居民合理使用预防汤剂,提高免疫力。
四是建立分片包保救治机制。建立省级龙头医院分片包保工作机制,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3家全省综合救治能力最强的医院,分片包保指导9个市(州)的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工作。建立三级医院包保指导救治机制,各市(州)指定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综合医院,对口包保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救治新冠感染患者。
张巍就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时表示,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易发展为重症患者,始终是我们救治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一是通过以网格化布局的医联体,保证所有老年人都能够被网格化医联体全覆盖,全部纳入到管理范围中来。二是对老年人基础健康状况进行分级管理,建立红黄绿三个类别的健康档案。红色和黄色就是风险相对较高的老年人,进行专案管理,实行村(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二对一”服务,指导其健康监测、合理用药和抗原自测等。三是医联体牵头医院通过派驻专业人员驻点诊疗、远程指导、巡回医疗和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基层提升对老年人的重症早期识别和快速处置能力。四是为老年重症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无需逐级转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元鑫
张元鑫就贵州省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主要职责职能以及农业农村部门如何统筹做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进行介绍,成立各级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是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农村重点防护人群比重大。农村的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群体比重大,他们自身防护能力较弱,需要予以重点关注。二是农村医疗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和城市相比,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相对有限、药品储备需求相对较大。三是当前,正值春节临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陆续返乡过年,农村走亲访友频繁,给疫情防控增加难度。设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既是落实“乙类乙管”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农村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群众健康的特别关心、特别厚爱。
贵州省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主要职责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压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疫情防控责任,统筹调度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到位;二是推动协调解决农村疫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各地保障农村医疗资源的调配,特别是重症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医治;三是统筹抓好当前农村稳产保供等各项工作;四是总结好、推广好基层各地防控经验和好的做法。
关于如何统筹做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厅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印发了《贵州省蔬菜保供基地规划》、《贵州省冬春蔬菜生产保供方案》、《贵州省生猪等重要畜禽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二是抓生产调度。划定了80万亩蔬菜保供基地,抢种了15万亩速生蔬菜,重点调度了274个生猪、45个禽蛋重点保供基地;三是抓技术指导。组织下派86个蹲点工作组包县指导,加强与市、州、县的协同配合,有序有力开展技术指导。四是抓市场监测。加强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市场保供情况进行市场监测。
据调度,目前,全省在田蔬菜面积450万亩、日均可产约3.5万吨,我们的日均需求约为2.1万吨;生猪存栏1619万头、日均可出栏约8万头,实际需求约为每日5.1万头;蛋禽存栏4500万羽,日均可产蛋约830吨,实际需求是每日630吨。可以放心的告诉大家,我省“菜篮子”产品供给是有保障的。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个方面做好农业稳产保供工作:一是持续加强越冬农作物田间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冬春蔬菜的生产指导;二是指导保障好生猪和禽蛋等主要畜禽产品的市场供给;三是重点加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和主体的监测调度;四是抓好市场产销对接,加强农产品生产、市场流通及价格运行监测预警;五是提前做好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群众做好种子、肥料等农资储备;六是加强冬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避免群众受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曦
陈曦就实施“乙类乙管”后,医疗机构和群众获取防疫物资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介绍。
一是全力组织流通企业及电商平台供货。我们加强对全省重点医药流通企业的对接协调力度,通过大家熟知的药品连锁门店投放群众急需的相关对症药品。同时,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销售渠道优势,积极组织对症重点药品线上投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能够多渠道买到相关对症药品。
二是抓紧组织省内企业生产。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我们梳理了省内药企生产的30多个对症品种,与省卫健部门共同推荐形成了本省的“新冠病毒防治相关药品地方品种推荐目录”,正组织企业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现在我省每日生产的发热、咳嗽、咽痛类药品当天及时投入到市场和医疗机构。协调省外调运至我省的5吨平价布洛芬生产原料,已有1吨正式投料生产,预计1月10日后可陆续出产布洛芬胶囊480万粒,剩余4吨原料正陆续到货。我们还将本省的“新冠病毒防治相关药品地方品种推荐目录”中相关药品生产厂家联系电话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公布,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有相应对症药品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点对点联系到生产企业买到药。
三是积极向国家申请支援。我们向国家工信部紧急申请支援贵州连花清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抗原检测试剂等重点药品和物资,12月25日至今,国家已累计向我省发出抗原检测试剂200万人份、对乙酰氨基酚400万片、布洛芬700万片、连花清瘟100万盒。结合当前疫情发展新形势,我们将向国家及有关部门重点协调组织供应新冠小分子治疗药、血氧仪和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不断提高医疗救治保障能力。
对相关药品和防疫物资,我们按照保基层、保重点的原则进行保障,一是对9个市州的88个县(市、区)以及县以下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投放,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药品保障;二是保障65岁及以上老年重点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对133万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里面配备了解热镇痛类、止咳类等药品,以及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酒精、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希望能够更好为老年人中的重点人群提供暖心服务。
目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相关药品物资供应不均衡的问题,我们严格要求各市州、88个县工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密切监测了解基层需求,聚焦群众关切的重点药品和物资,不断提高供应的精准度,努力满足基层和群众的用药需求。
贵州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杨光红
杨光红就实施“乙类乙管”后,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要遵守哪些防控规定,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感染者有哪些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第一,现阶段,我省疫情已达流行高峰,进入平台期,感染人数将会逐步下降。但即将到来的春运、春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活动增多,节假日聚集性疫情以及1月8号“乙类乙管”后入境新冠病毒感染人员引发的疫情流行不容忽视,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削峰压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群众应遵守如下防疫规定:一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二是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外出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尽量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三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同住人员感染时,其他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症状监测。四是保持生活规律和充足睡眠,注意咳嗽礼仪;做好居室、工作场所等区域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物品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第二,春节将至,近期群众出行需注意日常生活中、春节返乡和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个人防护。
首先是日常个人防护。一是积极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二是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三是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四是出差或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其次是春节返乡个人防护。一是有返乡计划人员,提前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二是符合接种条件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三是返乡途中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空调大巴等交通工具时,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等个人防护。四是返乡后尽量减少聚餐聚会等人群聚集性活动。
最后是走亲访友个人防护。一是应提前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二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即使“阳康”后,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三是老人、孩子、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应尽量不安排远行,减少外出走亲访友,尽量不参加多人聚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四是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居家,不外出,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不接待亲友探访,不走亲访友。
第三,若感染者为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口罩。可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陪护人员尽量固定,首选身体健康,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人员。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常规家用清洁产品并按说明使用,注意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安全存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