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新产业 50人论坛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庚,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著名经济学家、《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副理事长王树良,牛津大学教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汉口学院副校长、国际创新中心主任皮特·萨赫逊,英国全球技术创新伙伴联盟创始人兼CEO Mr. Peter Tensen 彼得·腾森,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联合创始人、总经理Mr. Nathan McNally 内森·麦克纳利,格林纳达驻华大使Ian Joseph Marshall (马岩),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宜利等出席现场。
大会以“未来已来:数智时代的新产业”为主题,围绕“AI+赋能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邀请众多重量级嘉宾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产业先锋200余人相聚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展望前沿技术趋势,共话未来产业发展,链接全球科技产业创新服务资源,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取得显著发展成效,5G+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以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养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未来将拥有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以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北京数字经济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将成为新一轮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智时代,全球科技界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表示,今后中国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能否跻身于世界主流CPU行列,关键取决于其生态。未来中国应积极与世界协同,共同推进RISC-V人才培养、打造繁荣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全球芯片产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023年的国际舞台多国之间冲突不断升级。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和不确定性?著名经济学家、《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的建议是,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
据悉,国际化是新产业 50 人论坛自设立以来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届论坛也邀请到了诸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牛津大学教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汉口学院副校长、国际创新中心主任皮特·萨赫逊在会上表示,创新是推动人类稳步前行的“魔法工业”,其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不满足于现状的人都是创新者。从德国实践看,工业4.0和
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性问题,它更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未来,变革会发生在各个领域,人类将会用新的生产机制来实现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愿景。
在前沿洞察环节,英国全球技术创新服务联盟创始人、CEO彼得·腾森,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副理事长王树良,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内森·麦克纳利,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付宜利先后围绕大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精准医疗、机器人前言关键技术及趋势等话题进行了热议,呈现了诸多富有创见的精彩观点。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吕朋悦博士则带来了中关村产业研究院与毕马威联合编著的《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跃迁点来临(2023)》,来回答推动人工智能变革的企业有哪些、在哪里,支撑这些产业发生变化的生态要素是什么等关键核心议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