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3年度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通过复核企业名单,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荣列其中、榜上有名。
近年来,该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苦炼内功、磨砺“金刚钻”,促进以“智”提“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能。
“加”人才,“造才”新政强后劲
画面拨回到5年前的一场党委会讨论上,该公司班子围绕人才强企战略进行研判,“传统的找才育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企业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变‘找才’为‘造才’。”班子成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意见,紧跟中国铁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的新部署、新思路,开启了一系列“造才”新政。
该公司领导班子调研高原项目科创和管理经验
通过大幅增加执业注册人员的一次性奖励力度、扩充奖励专业名目、提高绩效薪酬等方式,回看2019年出台的《该公司执业注册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带来的激励效应,公司一级注册建造师五年间由28人增长至103人,新增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7人,注册会计师2人,法律职业资格证2人等,一级注册建造师通过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30%,注册类证书通过率连创新高,为“人才强企”作出了最好“注脚”。
今年以来,该公司围绕“二十字”方针,在人才强企、纵深改革方面有了新举措。出台大学生三年成长期薪酬保障制度、岗位试用制度,建立三级培养体系,尝试新员工同专业集中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序列化人员管理试点。公司班子成员全程参与新入职大学生教学及组织自主施工,让大学生1年内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及施工组织流程。又通过高端送培、中层健体、入职培养“三个维度”的具体实践,将专家学者“请进来”授课,让干部职工“走出去”学习,让人才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减”负担,放开手脚促创新
如何在科技赛道上让创新者轻装简行、快速奔跑?该公司的回答是在工作链条上做“减法”,适当减少条件限制,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减少创新人才“进退维谷”“畏手畏脚”的思想包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该公司项目研发团队开展创新方案探讨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贯彻实干用人导向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落地实施全员薪酬绩效考核,执行年度总部部门述职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成效显著,持续清理和修订各类管理长效制度文件70余项,因地制宜出台《科技研发项目管理办法》,大力推广创新施工的典型技术经验,抓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优化解决了一大批创新管理工作的堵点难点。
目前,公司近百余名青年干部通过绩效考核、人才竞聘、后备人才库等渠道,进入公司中层及项目班子管理团队,公司部门及分公司负责人等重要岗位青年干部占比超80%,一大批讲信念、敢创新、肯奉献、能成事的青年干部人才已成为企业中坚力量。
“乘”东风,借势借力搭平台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全国上下劲吹创新之风时,该公司既做到搭建完善自身的的创新机制,又内外联动,乘势借力与外部科研机构携手并肩,发挥出“产学研”的创新体系合力。
该公司在结合工程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起“科技创新部—技术管理中心—分专业应用中心—项目部—施工现场”的五级创新管理体系,并持续优化相配套创新管理办法,促进上下联动,夯实了自身创新机制的“四梁八柱”。在“自身打铁硬”的同时,公司依托丰富的高铁“四电”建设场景优势,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等一大批四川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科技创新联盟,重点开展“四电”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研究,实现了前沿施工技术共享,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该公司科技实力实现重大突破
如今,该公司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拥有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成都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被评为“四川省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企业”“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圈头部企业”。近三年公司累计获得各级政府科技资金拨款342万元,获得专利授权43项,获软件著作权11项,省部级以上优秀工法9项,并参编制定了多项地方、行业的“四电”施工标准,企业也成功获批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实现了科技实力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突破。
“除”瓶颈,加快转化见成效
转化效率低是制约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因素,面对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该公司念好科技“用”字诀,系统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因素,健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促进多项创新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落地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工程人员进行接触网施工数据验证
“‘接触网可视化计算软件’是我们在总结高铁运营线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软件方案,能保证不影响高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实现接触网整体提质达标。”据该公司研发负责人介绍,在成渝和贵广的提质改造项目、成宜铁路建设施工中,该系统得到了验证完善,资源库数据总量大幅跃升,完成了多次迭代升级。此外,他们还着力攻克“四电”施工智能化核心技术瓶颈,研发出“物资存放智能安防系统”“吊车施工安全监测系统”“长大隧道临时通信系统”等一批智能化施工系统投入到各项目使用,赋能“四电”建造与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交通设施建设从手工1.0、计算机辅助2.0到智能3.0的跨越。
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挑大梁、当排头,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交通强国再立新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