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矿法修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寻根溯源热议矿产资源安全

2024-01-15 12:22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矿法修改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寻根溯源热议矿产资源安全

  2024年1月9日,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矿业法治创新研究联盟联合举办的《矿产资源法》修改专家研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

  2023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flk.npc.gov.cn)分别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截止于2024年1月27日。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政策的研究》项目组召集人、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协同创新平台陈宇清秘书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项目研究进展和研讨会的召开背景。
  研讨会由《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政策的研究》项目所属《<矿产资源法>修改建议》专题组负责人、矿业法治创新研究联盟发起人曹旭升律师主持。

  与会专家围绕矿业的产业地位、矿业权的取得方式、矿业税费的征收、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储量等,就矿法修改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焦点、痛点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矿政管理专家、自然资源部咨询中心研究员李裕伟认为,现有矿业税费综合水平过高,应当梳理矿业税费制度,论证矿业权出让收益与资源补偿费(已并入资源税)之间的关系,不能重复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认为矿业权全面竞争性出让导致空白地封锁,矿业权出让与找矿突破之间产生矛盾,建议保留矿业权取得申请在先方式,建议保障空白矿产地供应。
  矿法研究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李显冬认为法治思维是系统思维,同意李裕伟研究员的观点,认为矿业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为了吸引社会投资,勘探先行,开发矿业,节省国家财政投入,不能用矿业财政代替土地财政,在矿业权的取得方式上,协商授予和申请在先方式不妨折中一下,建议由国务院明确战略性、紧缺性、短缺性资源来确定申请在先的矿种。强调非竞争性矿业权出让,一定要严格公开听证等公平、公开、公正程序。
  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总工程师王保良认为,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应属第一产业;国家不能垄断一级勘查市场,应当通过申请在先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风险勘查;矿业税费的征收,应当区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产资源的保障不能仅强调安全,还要考虑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储量造假行为已经入刑,矿法和刑法的相应条款应当统一。
  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认为,当前矿业经济背景总体感觉是处于紧缩和不宽松状态,如生态修复、矿业用地、环保督查、安全生产趋严,矿权投放少,矿权总量减少等。但矿产消费和产量均是增长的,供需明显失衡现象过去现在和未来短期不会出现,新能源发展迅速,传统能源占比减少,矿业发展质量在提高。建议矿法修改努力完善制度,尽量减少政策倾向,多说原则、少说具体,慎用刑罚,一些属于政策措施细节问题不宜在矿法中规定,为矿业经济的宏观调控留有余地。要鼓励的话,可鼓励新能源矿产、新材料矿产等的勘查开发,在矿权设置、矿业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
  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回顾了历史,针对矿业产业定位,曾与学术界、财政部交换过意见,国务院曾责成原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拿出意见,后达成共识,认可矿业是基础产业,参照美国,按第一产业对待。认为矿法的修改应当考虑与其他法律的衔接问题,解决痛点,回应关切,出让之前公权占主导,出让之后私权占主导,矿业税费应做总量控制,税费综合水平应有利于国际竞争,矿法不能代替刑法,矿法定原则,条例来细化。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应红认为,体现矿产资源国家权益的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后,资源税中是否包含国家权益需要明确,他影响矿产资源税、费、金体系的科学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如果包含国家权益是不科学的,可定位为竞争收益,类似于国外的红利,对矿权人即为竞争成本。全面实行招拍挂,探矿权来源是个问题,一律竞争出让长远看对矿业发展不利。矿业权实行登记与许可,增加了管理环节且存在两者如何协调的问题,矿业权权益保护涉及多部门交叉管理问题。矿产资源种类多、情况不一,其管理需要分矿种考量。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书记兼副局长任辉认为,下一步需要修订的《煤炭法》和《矿山安全法》如何与《矿产资源法》协调互补需要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与保护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修复、环保、保护区等问题,需要处理好长远和当前、立法与一定时间政策支撑的关系,矿法与矿业产业之间的调整关系需要深入思考。
  中国黄金集团资源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刘凤新认为:现在矿法急需出台的愿望比较强烈,矿法属于矿产资源类法律的上位法,建议法律规范原则性要更强,具体操作性规范应该由配套法规或规章来规定。另外,经过实践,看准的写进去,看不准的不写。矿业权的出让方式,可以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相结合,由国务院具体规定,矿业权出让收益整体有争议、尚不成熟,不能入法。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编写者和评审者的义务和责任应当在矿法中有所规制。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法规所所长鹿爱莉认为,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申请在先的取消进行了反复沟通,是叫申请在先还是叫提供区块,可在行政法规里表述。出让收益这块也是多轮沟通的结果。矿产资源保障的问题,草案中有矿产地储备的条款。矿产资源储量造假的规制,刑法已有规定。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负责人鞠建华认为,一是中央对矿产资源的定位非常明确,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矿法修改中应充分体现出来,现在有传到下去比较弱的问题。二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实践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解决好矿业权出让的方式,以及与登记审批的关系。三是要保护好国家和矿业权人的利益,才能促进矿业繁荣发展和保障资源供应安全,解决好矿业开发和营商环境上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地质工作和矿业规律,特别是矿产勘查开发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工业行业,对矿产勘查投入和成果的保护要充分认识,使得社会资本对矿业投入有信心和有预期。四是矿业用地要全面解决,避免合法采矿违法用地现象普遍存在,解决好上位法依据问题,不宜再存在死角和后患,要有临时用地、征地和租赁等多种方式。五是矿产开发与生态安全不是对立的,重要的是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和规律,客观科学地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矿产开发和治理时序相互结合和协调。六是高度重视共伴生矿产、固废的综合利用问题,各项规定和政策导向要有利于综合利用,使得矿业权人合法合规开采利用矿产和有效消减各类固废排放等。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陈宇清:矿产地供应不具有可执行性,单位申报区块由政府拿过来出让,提供资料的单位拿不到矿权没有积极性,这个制度操作有问题,慎重考虑。矿产资源储量造假问题、非法采矿罪扩大化问题、非法占用农用地问题制约矿业发展,建议在矿法中有所规制,希望与会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项目组和专题组的研究工作。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行军认为,地质勘查资质取消是地勘市场乱象的客观原因。矿产资源储量报告造假是主观原因和个别现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把关不严导致不实报告成为备案文件的个别现象确有发生。针对矿产资源储量不实,建议通过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方式予以解决。
  北京中矿连咨询有限公司刘泽群、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靳松律师和刘玉娇律师列席了会议。
  曹旭升律师建议抓大放小、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关键问题,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的具体条款,会后向专题组提出书面修改建议,然后由专题组汇总并征询各方意见之后,通过中国工程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具体的矿法修改建议。

点赞()
上一条:学大教育句象书店走进蓉城,双店齐开助力“全民阅读”向上生长2024-01-15
下一条:用严抓严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2024-01-15

相关稿件

我国研究机构首次发布全球锂、钴、镍、锡、钾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 2021-10-29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举行 2022-07-26
矿产资源法修改取得理论突破——对采矿权用益物权说的反思 2022-10-10
镇安县东关体育场 提升改造项目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2-02-15
“非法采矿罪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2-08-1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