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为主题的2024“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成果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2号展厅举行。双流区以“核技术应用产业”为主题,个性展示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才生态等,突出展示核动力院、中物院、纽瑞特等13家企业发展及技术情况。
本次活动,双流带去了10家优质企业、42个岗位、400多个人才需求。“我们特别突出了核技术应用这一特色产业,精心设计了整体区和重点区,目的是为了全面展示双流的产业生态和人才环境。”双流区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在展区中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整体区聚焦双流的核技术应用的总体发展情况和产业园区概况。通过展板和多媒体资料,向访客展示了双流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平台资源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整体区还特别强调了核技术应用的研发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院地共建的核能产业园和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的进展。
在重点区,焦点则集中在企业、院所特色上。现场展出了包括核动力院、中物院、纽瑞特在内的13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详细情况,以及它们在航空航天、电力、汽车、医学等领域的核技术应用成果。明星产品如“玲龙一号”、氮氧传感器、钇[90Y]碳微球注射液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核动力院的天行PLC系统、新型超安全微堆、中高温余热发电宝3个项目团队斩获2024“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二、三等奖。
此外,重点区还聚焦于产业发展生态,推介了环港经济区、四川双流经开区、成都芯谷等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概念验证中心、博士科技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生态。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来参加成都蓉漂人才日,首先当然是希望借助蓉漂人才日这个人才平台,充分展示核动力院品牌,与各类人才面对面洽谈、沟通,广纳英才,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也是作为在蓉企业,向全社会展示我们成都引才聚才的决心,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用才成才的良好环境,核动力院也积极投入到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蓉城与蓉才的共同发展尽绵薄之力。”
1月30日,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在四川开工建设,吹响了全省核能领域竞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作为该项目建设方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所在地,双流区积极与之对接并达成协议,双方携手共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成都首个核能产业园。
目前,项目已完成生产制造中心产线布局方案设计,预计9月正式投产;项目1期10万㎡满招满装,已整合12个重点项目、3家核关联企业年内集中进驻,预计首年营业收入将达15亿元。
据成都市双流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院地双方将围绕“一个目标、两个中心、五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125”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推动“院地企”等多方协同联动,力争10年内实现核技术应用产业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差异化特色发展,聚焦关键环节。在“125”战略指导下,双流区精准定位于核电产业链的关键:设备制造、核电站设计、运维等重要环节,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独特的优势地位。
人随产业走。双流区核技术应用人才集聚成势。全区核产业高级职称人员数超过1800人,占区核产业直接从事人员的16.5%,形成了以多位院士专家为核心的同位素制备、分离材料制备等领域技术研发团队。
然而,对于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双流区来说,现有的人才队伍仍然不足够。
“我们急需各类各样的人才,需要核能科学与工程、热工水力、物理化学、人工智能和软件等各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和高素质高校毕业生。2024年,我们需求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是聚焦科研攻关、基础研究的硕士或博士。”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双流区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教育资源丰富,创新平台助力人才发展。双流区拥有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13家科研院所。这些机构的存在为区内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目前,该区已建成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并汇聚了各类人才62.6万人,为核能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场科技与人才的双重驱动下,双流区正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战略眼光,朝着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核科技创新高地稳步迈进。
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双流还有更多举措。今年,双流围绕15条产业链发展,绘制了2024年人才招引图谱,建立人才需求库、供给库,精准岗位匹配、供需对接,计划开展20场“蓉漂人才荟”“校园行”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推出人才政策智选包、人才政策名片,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政策直达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