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专业集群 服务大湾区建设
认真实训 谢宗志 摄
大师指导 谢宗志 摄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不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还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核驱动,职业院校都要把握先机、乘势而上,在专业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将专业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的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组群”形成群内资源多维度互融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准确把握粤港澳地区建筑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形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齐心聚力谋划专业发展,经过努力,2019年7月,教育部公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结果,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骨干专业。
有了“主心骨”,再搭以“骨架”。学校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4个专业由“各自为战”“捆”为一体,作为骨干专业的“四翼”。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基于建筑建造过程技术链,以土建大类为平台,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手段,整合工程施工教学资源,形成以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建筑装饰与装修、市政配套建设和测量与监测为主线的岗位链,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丰富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擅识图、懂技术、会管理、可发展”的“一技多能”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12月,该专业群入选广东省教育厅确定的广东省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工程造价专业也是学校老牌专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之后,学校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主体、建筑设计和建设工程管理两个专业为双翼,经过深耕细作,2021年10月,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两个专业群成功“组群”,其逻辑是:基于产业链构建现代建造技术专业群,基于任务链形成群内资源多维度互融,其教学基础是出色的专业群带头人以及拥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分析这些专业,其共同特征是: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就业相关度高,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局面。如建立资源平台,成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各专业师生共享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电子教学资料等;共享珠三角100余家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校外实训基地等,形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等。
2021年,“建筑群”新生报到率超过90%,“工程造价群”新生报到率达92.13%,无论是学生规模、录取分数线还是报到率均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从实训中心入手让学生“提前”进入建筑现场
“理实一体、学训一体”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也是专业群的“生命体征”。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建筑现场,学校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3200平方米的三层“在建”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投入2000万元建成覆盖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20个,包括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BIM实训室、建筑识图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安全体验基地和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其中,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328个”施工节点,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群实训、教学需求。
学生由学中练到练中学,不断理解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教师则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成果频现。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4人荣获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学生陈君辉、李俊鸿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通过熟练运用158种工具、配件和19吨商品混凝土,22块木模板、40根木材以及部分轻型钢框模板,在72.25平方米的场地上砌出高2.4米、厚0.25米的墙,而允许误差仅为1毫米;学生林怡峰、谢健强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5个模块的比赛内容:工作组织与沟通、图纸识读与放线、模块制作与安装、钢筋加工与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与模块拆除。他们都是通过在实训基地百炼成钢才得以在比赛现场表现出色。
此外,在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学科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遴选中,教师在“理实一体、学训一体”中所取得的成果不断刷新上榜率。
“理实一体、学训一体”使学生与将来就业的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对接。尤其在冠军教师、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和全国劳模引领下,学生普遍崇尚“吃苦、敬业、创新、责任”四种精神,努力向大国工匠的阶梯攀登。
而青年教师则不断实现专业技术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成为“工程师型”教学能手,由课堂上的“教师”成为实训基地的“师傅”,教学相长,教师、学生,师傅、徒弟,传帮带,传授知识与技能,实现工学交替、知行合一、实岗育人。
与名企共建工作室“直通车”通向企业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规范性不严、层次性不深、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破防”校企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合作模式与课程。建筑专业集群与名优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如文建大师工作室侧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陈勇大师工作室侧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学校还成立“城建—重工BIM研发中心”“劳锦洪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张红霞名师工作室”“高华BIM工作室”“印宝权、金鹤群双师工作室”“周可亮技能大师工作室”“城建—华阳建筑设计协同育人中心”等。
合作过程中,校企充分发挥优势,共同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此建立基于强化实践的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建筑专业能力。围绕建筑领域“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节能、四新技术”等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相关课程整合与实训项目优化,形成“底层基础共享、中层专业分立、高层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将建筑领域“BIM技术”和“四新技术”的应用融入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专业选课制、导师制、补考重修制、主辅修制等,探索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如此,科教协同得以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效果凸显,教与产精准对接、无缝隙融合。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建筑设计专业(合作企业: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建筑设备工程设计专业(合作企业:广东华建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2020年,工程造价专业又获此殊荣。2021年4月,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选。
持续15年的耕耘,学校建筑类专业形成“课堂、基地、工作室、企业”四维一体良性运行机制。2019年12月,专业群所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还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支部建设扎根基层、辐射全体学生,一批批青年学生在红色基因下成长,每年有上百名党员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建筑行业一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长、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