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课内课外相互动、线上线下相衔接、学段学科相融通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
形成“一培育四融入”红色军工文化育人新机制
学校形成了“一培育四融入”红色军工文化育人新机制。“一培育”中培育“红色军工传人”的新概括,体现了“军工特质”独特属性。“四融入”中树匠魂、践匠行、育匠心、润匠品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是人才培养“合目的性”、体验性感性认识、高尚性理性认识和意志性知行合一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人才培养辩证发展过程。
学校以培育红色军工传人为目标,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学校起草制定《军工文化育人实施方案》《“大思政课”育人实施方案》等,强化军工特色的德育、美育、劳育培养,将红色军工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精神,树“匠魂”;融入课堂教学,育“匠心”;融入实践教学,践“匠行”;融入校园文化,润“匠品”。形成“思政课+文化选修课+名家文化讲座+文化实践课”构成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构建“教学链+实践链+环境链”融通式育人新路径
基于学校军工办学特色,通过开发课程标准、编写出版教材、构建教学内容;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开设公共选修课;在军工企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成立学校专研机构、支撑课程建设;主持省级教研项目、充实课程内涵;建设军工特色校园文化,丰富育人载体,构建课程整体结构,以红色军工文化上好“大思政课”,实现与国防军工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对接。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挖掘撰写“把一切献给党”等军工故事,开发《军工文化教育》等课堂教学资源,构筑军工文化教育“教学链”;凝练形成“弹药总装工”等军工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构筑军工文化教育“实践链”;收集“歼-7”等军工实物,开发环境育人资源,构筑军工文化教育“环境链”。以“忠博武毅”国防职教文化为引领,通过“军工故事+军工案例+军工实物”,赋能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具有军工特色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育人”全过程育人实施路径;立足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技能人才需求,构建军工高职院校“教学链+实践链+环境链”融通式育人新路径。
构建“一中心双主体”校园文化育人新格局
学校构建以传承红色军工文化为中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育人新格局。撰写出版了《军工文化教育读本》《文化价值与陕西特色文化研究》《丰京之光——鄠邑文化探赜》等10余部文化育人研究著作和教材,完成系列特色红色实景课。整合国防工业文化遗产资源,策划“传承红色军工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系列活动,以青春视角,重走红色军工遗址。建成了人民兵工开拓者——吴运铎雕像广场,以及传统文化景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
建立红色军工文化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库,同时利用VR、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将红色军工文化多元化、立体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系统对标分析研究文化资源在学生综合育人的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资源分类融入思政课程中。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机械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单位、红色故事宣传推广贡献奖单位,以及陕西省双拥模范单位、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奖励,获批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陕西省首批优质兵员储备基地、陕西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经典案例1项,全国机械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优秀案例1项、创新成果2项,连续5年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作者陈小刚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