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对话:中国离算力自由还有多远?

2023-03-28 09:53 来源:《财经》杂志 次阅读
 
对话:中国离算力自由还有多远?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一个国家适度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意义。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IDC在《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中分析了包括美国、中国等15个重点国家的算力指数(根据多项指标测算的算力综合指数)得出的结论是: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每一代网络基础设施都会催生新一代产业。不同算力基础设施上,也会诞生不同的软件。3G、4G网络让移动互联网诞生。在传统的CPU算力上诞生了云。以GPU为代表的AI算力,则催生了ChatGPT和AI大模型。

  2022年12月,微软投资的AI创业公司OpenAI推出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ChatGPT本质是OpenAI自主研发的GPT-3.5语言大模型,该大模型包含近1800亿个参数。2023年3月15日,OpenAI将该大模型迭代至GPT-4.0。GPT-3.5只是单模态大模型,只能回复文本。但GPT-4.0是多模态大模型,能同时实现图像、文本输入。GPT-4.0的回复准确度、语义理解力大幅提升。



  今年2月,阿里、百度等中国企业宣布将研发类ChatGPT产品,或将投入生成式AI的研发。3月16日,百度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不过,目前中国企业对外发布的大模型普遍是单模态的,且普遍面临GPU算力不足的挑战。

  《财经》在3月初与三位技术背景出身的专家进行了一场对话。他们经历了中国产业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领域的专业视角。这场对话的主题是,“中国离算力自由有多远”。我们在这场对话中探讨了三大问题:


  智能算力是什么,为何兴起?智能算力会带来哪些产业变革?中国要如何科学规划算力产业?



  对话人简介: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计算存储产品线总裁 徐润安(新华三是国内重要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华三提供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客户覆盖百行百业)

  百度杰出系统架构师 王雁鹏(百度智能云业务2022年营收177亿元,正在成为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3月16日,百度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

  独立分析师,数字化行业专家 宁宇

  主持人:《财经》杂志副主编 谢丽容

  以下是对话实录精华版:

  智能算力是什么,为何兴起?

  《财经》谢丽容:ChatGPT的风靡让大家关注智能算力,就像多年前谷歌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时,让普通人认识了人工智能,算力是什么?尤其智能算力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

  宁宇:
算力是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目标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算力会和算法、存储一起构成我们数字社会的基础。

  徐润安:大众意义上理解的通用算力是CPU(中央处理器)。无论个人使用的电脑、手机,企业使用的服务器都最关心CPU主频性能。这是衡量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数字化正在让算力需求发生变化。CPU作为通用算力,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新需求。异构算力,比如GPU(图形处理器)、DPU(深度学习处理器)、NPU(神经网络处理器)通常被用来处理AI计算的需求。所以通常也被称为智能算力。

  王雁鹏:智能算力和通用算力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以CPU为代表的通用算力,善于执行逻辑指令进行高效率的计算。GPU为代表的智能算力,善于处理大量无逻辑关系数据的并行计算。

  AI训练和推理通常不涉及复杂控制指令,却又依赖大量数据的并行运算。GPU/DPU/NPU这些专用处理器因此诞生。在过去的计算体系结构中,CPU要处理所有工作。现在的计算体系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分工。GPU/DPU/NPU会针对不同的场景去做深度的优化定制。

  《财经》谢丽容:ChatGPT这类AI应用正在让智能算力需求爆发。2022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约380万台,AI服务器出货量超25万台,在大盘中占比约6.5%。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对智能算力有强需求?

  徐润安:
典型的使用场景包括互联网的搜索和推荐、零售电商业务数据分析;政府的智慧城市及治理,比如新华三已经为杭州滨江、呼和浩特等60余个地市通过城市大脑进行公共事务的辅助决策;自动驾驶的仿真训练,需要大量真实道路数据进行模拟学习。

  王雁鹏:百度在AI领域投入很久,云业务标签是“智能云”。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叫AINative(AI原生)。也就是说,千行百业都可以使用AI算力和模型训练。例如,金融机构反欺诈、钢铁工厂AI质检、能源企业的线路检修都采用了百度类似深度应用。这个趋势未来会给各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这需要一段时间。



  《财经》谢丽容:这么多领域都要用到智能算力,那么资源相对充沛的通用算力是不能用,还是效率跟不上?从客户需求来看,智能算力占比已经超过甚至替代通用算力了?

  徐润安:
这是计算效率的问题。最常见的CPU算力是x86服务器芯片。x86芯片单核性能强、通用性好,但是AI场景通常需要多核、高并发、高带宽的芯片。综合考虑成本、效率,GPU/DPU/NPU这些专用处理器通常会处理得更好。

  现代计算机是遵循冯·诺依曼架构设计的,这套架构已经延续70多年。可以确定的是,CPU作为中央处理器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只是在数据挖掘等场景下,CPU的职能被其他专用芯片分担了。CPU、GPU及其他AI芯片,这三种蛋糕的比例会有变化。不过未来会诞生新的计算机架构。

  现在有一种理念叫做“多元算力”。过去10年大家通常只谈x86计算架构。但计算芯片和计算进程都在多元化,这是必然的趋势。

  王雁鹏:简单理解的话,CPU像是大脑,它需要完成复杂的逻辑。GPU/DPU/NPU这些专用芯片就像四肢。它们不需要脑子太发达,只需要四肢足够强壮,去解决需要解决的工作。

  《财经》谢丽容:把CPU/GPU/DPU/NPU这些算力资源组合在一起,什么样的组合才是效率最高的?专用芯片是不是需要足够大的规模,成本才会下降?

  宁宇:通常情况下,特殊需求一定要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支撑起专用芯片。专用芯片,需要规模化运作,才能更经济。多元算力持续增长,专用需求规模化扩张。这才会让专用芯片的研发、生产、制造需求也不断扩大。另一种场景是,传统芯片无法完成新的工作。因此,哪怕成本更高,也需要用专用芯片去解决,企业自然而然也会去使用专用芯片。

  徐润安:是否使用专用芯片其实是种商业考量。所有活动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追根溯源还是效率问题。专门为一个算法或一个场景研发专用芯片,前提是可以产生足够的效益,最终能覆盖研发和制造成本。过去几十年,x86架构芯片的生产成本降到了很低,因此CPU无法被替代。但是大模型和其他业务场景的出现,专用芯片的综合计算效率更高,使得其他厂商有机会研发生产专用芯片。

  《财经》谢丽容:专用芯片需要面临成本、效率这个矛盾。ChatGPT背后的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是不是也需要面临类似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雁鹏:
阻碍上一代AI技术大规模落地的瓶颈有三个。一是企业需要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定制不同的算法,研发成本很高。二是,AI的后面是人工,企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去标注数据,人力有限且成本高昂。三是,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分别有不同的研究框架,三者无法融合。

  大模型代表了新一代AI技术,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一个通用的算法就可以应对过去数十种场景,落地空间变得更大。二是,数据无需人工标注,大量数据可以得到自动训练,而且模型结构是统一的。三是,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可以实现多模态融合,三者互相关联。AI的思考方式会更符合人类认知方式。上述三个变化,更通用的模型、大规模数据训练、多模态融合,会带来AI技术的井喷和AI应用的爆发。

  宁宇:过去AI模型往往用于专业领域、专业场景。大模型让AI能够成为通用工具平台,应对足够多的场景。上层AI应用使用规模变大,会激发AI算力的需求,进而会使得下层硬件可以衍生出专用AI场景的芯片、服务器。这是一个从专业到通用再到专业的产业循环。

  徐润安:AI从水平场景影响到了应用、硬件一个个不同的层次,这使得业务既解耦又打通。比如,底层的智能算力可以提供专用芯片,进一步降低上层AI应用的成本。

  智能算力会带来哪些产业变革?

  《财经》谢丽容:AI技术这轮演变和创新会带来大量新的机会,其中谁会受益?是不是会有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诞生?未来会形成怎样的产业生态?

  徐润安:
生成式AI爆发会带来巨大的算力消耗,那么第一轮机会是ICT企业的。头部企业投入大模型研发,对新华三这种ICT企业来说就是机会。我们有更多机会服务好这些头部客户,为他们建设基础设施。

  第二轮机会是头部大公司的。头部厂商开发出大模型之后,可以利用平台对外赋能。对外服务的过程,也是这些大公司受益的过程。

  第三轮机会是各类创业公司的。大公司研发出大模型后,会形成平台生态。大量公司在平台上,针对千行百业研发上层AI应用。黄教主(英伟达CEO黄仁勋)说,ChatGPT相当于iPhone。iPhone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大模型也是类似的。这个过程中会有起有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一定会有最终的受益者。

  王雁鹏:在AI领域,百度有芯片、框架、大模型和应用的全面积累。

  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形成三层生态。基础层是提供基础大模型服务的企业,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因为这需要长期投入,如资金、人力和技术积淀。第二层主要是各领域的公司。一些公司有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可以基于大模型做各领域的专业应用。第三层是开发者。他们只需要放开手脚,把应用做好。开发者一定是更繁荣和开放的生态。

  宁宇:大模型可能会让AI产业出现类似移动互联网诞生前后的产业变革。早年通信设备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硬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铺设3G、4G高速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移动互联网群雄并起。微信、淘宝、支付宝这些APP都因此诞生。

  AI产业在中国发展很快,现在新华三这类企业为大厂提供硬件,助力建设算力中心,大厂建成大模型,大模型上会雨后春笋般孵化出AI应用。AI产业链会重构,大中小企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黄教主才会说,ChatGPT出现不亚于iPhone诞生给产业带来的冲击。

  要如何科学规划算力产业?

  《财经》谢丽容:ChatGPT出现后,国内部分企业正在开始追赶。但也有人质疑,我们的算力、算法、数据实力能不能支撑中国做好类似的应用?

  王雁鹏:
在AI领域,中国和美国是绝对领先的。当前中国算力的确受到了一定制约。但从长线来看,一定可以突破,我对此有信心。接下来的挑战是,数据是不是够多。客观现状是,中文数据丰富度小于英文,但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宁宇:算力、算法、数据,这些要素其实中国都有。我们未来的问题是监管这类非技术因素。训练内容如何监管、应用场景如何适配、社会如何跟进技术发展,这都是挑战。



  《财经》谢丽容:ChatGPT这类生成式AI应用和大模型正在涌现。面向未来,中国应该如何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算力产业?

  王雁鹏:
我们希望,算力的供给能像水电一样简单。以CPU为代表的通用算力有标准的软件、接口,在云上已接近水电。但是GPU/DPU/NPU这些异构算力,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它的使用并不像CPU那样简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芯片、框架、模型、应用都一体化整合发展。这样才能把智能算力也变成CPU算力一样标准化的水电资源。

  徐润安:我们需要摒弃过去几十年看待算力的视角。过去是摊大饼似的买设备,堆砌算力,这种发展模式太粗放了。一方面我们需要应对多元算力的发展趋势,让算力得到更高效使用。另一方面,算力对电力消耗很大,所以这也催生了东数西算这样的政策规划。

  此外,中国一直在提“算力网络”概念,思考如何把国内的数据中心跨区域连接在一起。这是个系统工程。如果算力网络建成,算力、存储、网络都可以统一调度,那么它会成为数字化变革的核心。新华三在去年推出了H3CUniServerG6新一代AI服务器,为此还搭配了智能管理中枢,这就像是算力操作系统。现在的异构算力太多了,我们希望弥补这些鸿沟,让企业能更简单、高效地使用AI算力。

  宁宇:算力作为资源需要整体分配。对企业来说,需要不断降低算力成本。对国家来说,需要对产业链的不同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东数西算与碳中和等其他国家战略是相互匹配的。就像中国建设高铁、4G/5G网络一样,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有规划。既要让成本足够经济,又要让地区平衡发展,还要协调算力基建、AI应用的供需节奏。

  把分散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简单汇总计算出中国总体算力,这种统计方式便于操作。但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拿浮点运算总数去衡量一个国家的算力能力。政策方提“算力网络”、“云网融合”概念,是因为算力相连成网络之后才有意义。这就像局域网不成体系,互联网才能创造产业价值。



  《财经》谢丽容:以电信行业为例,中国普通人的的通信自由,不为流量资费发愁的日子似乎是从4G开始的。对中国来说,什么是算力自由?算力自由是什么状态?

  王雁鹏:
我理解的算力自由是,算力要支撑算法的发展,不要限制人类的想象力。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型机/小型机被x86架构芯片取代,原因是大型机/小型机太昂贵,无法建成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让廉价的x86架构芯片最终一统天下。Google在2003年-2006年发表的三篇论文又为云计算奠定理论基础——用廉价的通用计算设备(x86架构,Linux系统)搭建低成本的计算集群。每个时代都可以重构不同的计算模式。这需要百度、新华三等企业在不同领域跨产业层的努力。

  宁宇:第一是便宜,第二是易用。每一代通信技术迭代的周期是10年左右。电信运营商在这个周期内,一方面要保证经营能够覆盖基站的建设、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要让用户增长和网络规模同步发展。在这两个平衡的前提下提速降费,实现通信自由。未来如果有算力运营商,或者说是今天的云计算厂商,国家需要有宏观政策指导产业演进。让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以及运营商的收入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

  徐润安:算力自由不是简单的摊大饼,核心是供需平衡。和通信产业不同的是,通信技术10年一次迭代,但算力是3年-5年一次,因为服务器的平均使用周期大约是4年。这会导致算力运营商的成本是偏高的。算力设备采购后,3年内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如果算经济账,这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关于算力的技术演进,这需要端到端的优化,产业链从上到下打破这壁垒。新华三和这类云计算厂商、三大电信运营商都需要探讨这些需求。我们不能只生产、提供设备,我们需要对未来做出预测,进行适当的投入,提前做技术布局。

点赞()
上一条:正和岛案例战略重磅发布 助力企业高韧性发展2023-03-28
下一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023-03-28

相关稿件

打造长三角算力产业新坐标 2022-02-23
工信部多举措夯实数字经济“算力底座” 2022-06-30
宁夏算力产业快速发展 "西部数谷"脱颖而出 2022-12-02
中国海油:以建设达标党支部为载体 强基固本促发展 2021-03-12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基层党组织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