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与发祥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重要的文化名片。黄梅戏唱腔优美,细腻动人,纯朴清新的表演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青山如画廊,绿水绕城旁,春风来梳妆,一夜柳丝长,轻舟一叶过虹桥,清风塔上铃儿响,古风新韵人陶醉,黄梅一曲最悠扬……”一首由思享无限主播、新派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陈霈然带来的新派黄梅作品《黄梅飘香》在夏日唱响,惊艳四座。——这是来自光明网的相关报导,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整个戏曲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期,观众的流失,演员的转行,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总有一些可歌可泣的艺术从业者,他们在背后不断地付出和耕耘,一直在坚守住这块阵地,不离不弃,这就是今天主角儿,优秀的新派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陈霈然!
一、守正创新,雏凤清于老凤声
来自人民网的报导——“80后陈霈然来自“黄梅之乡“安徽安庆,严凤英等黄梅戏大师皆出自那里。和前辈们一生专注于传统戏曲舞台不同,陈霈然除了在剧场演出,还把“舞台“搬到了网上,利用新媒体传播戏曲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多像陈霈然一样的戏曲人从线下来到线上——越剧徐派传人黄燕舞、广东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河北梆子梅花奖得主吴桂云等戏曲名家纷纷进入网络秀场并圈粉无数。”
陈霈然,1981年出生在安庆一个黄梅世家,奶奶斯淑娴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斯派”创始人。“斯派黄梅戏唱腔”是经官方认证,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的第一个黄梅戏流派体系,斯派唱腔铿锵有力,行云流水。从小便接受黄梅戏耳濡目染的陈霈然,对于黄梅戏风格、曲调的把握十分精准。正如著名黄梅戏作曲家徐志远评价:“陈霈然的戏味是从小熏出来的,骨子里带出来的!”
陈霈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这所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中,得到艺术界众多大师的指点,艺术的滋养,他开始重新审视黄梅戏的美:变幻万千的人生舞台,唯美醇厚的黄梅唱腔,写意大气的服装舞美,经典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些元素的叠加和运用,同样可以引爆戏迷们的热情,关键在于演绎者如何去创新。
陈霈然开拓了黄梅戏的艺术审美,并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演唱风格。以作品《山野的风》为例,它是由上海音乐学院金复载教授、张鸿西教授为黄梅戏电视剧《严凤英》创作的主题曲。将新民歌、电子音乐、器乐和戏曲音乐共冶一炉,清丽脱俗,此作品也成为黄梅戏里程碑上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引领了戏曲界音乐电视拍摄的狂潮。
黄梅作品《春江花月夜》则是陈霈然以昆曲曲牌移植改编而成。移植后的曲调柔和了黄梅元素与戏曲韵味,音乐节奏亦切合诗情的起伏,搭配陈霈然声情并茂、宛转唯美的演唱丝丝入扣,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情切幽缠的意境。
除了作品本身内容的创新,陈霈然还不断融入文化信息的延生,不仅尊重传统黄梅戏艺术,力求完美;曲风与皖风徽韵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另外,细心的听众可以听出来,作品始终透露着一股清新之气,喻示着黄梅戏在众多前辈的努力下,使黄梅戏再登高峰,勇攀大雅之堂。
二、立德树人,不畏浮云遮望眼
他坦言在当前的文化市场中,的确很难再创作出像《天仙配》《女驸马》这样经典优秀的剧目。究其原因,一是现今艺术作品的制作成本相当昂贵,一分钟制作费相当于普通职工两三个月的工资;二是优秀作品的呈现,既要求创作团队秉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更需要团体通力合作,协调各方集思广益,在集体创作的良好环境下完成。作为独立的艺术个体,陈霈然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资源,开辟新的创作模式,酝酿符合时代的作品,以一己之力重新将黄梅艺术拉回大众视野!
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除了专注舞台表演,陈霈然还紧贴时代脉搏,在多个直播平台进行公益直播,利用新媒体普及和传播黄梅戏。同时,他也多年致力于黄梅戏教学工作和安庆皖江文化的推广,先后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财经学院影视舞蹈学院、北京卡酷电视台、空政蓝天幼儿园等,为剑桥世界华人榜,国家商务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开设讲座和排演大型节目,多次担任声乐和黄梅戏大赛评委。为巨力影视公司黄圣依、文章主演的电影《我在路上最爱你》创作主题曲《三天三夜》;撰写的论文《谈黄梅戏戏曲演唱—正确借鉴声乐科学发声体系》发表于《黄梅戏艺术》。
2022年9月,陈霈然被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评为戏曲中级表演人才,并收录到“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人才资源库”,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录入的第一位黄梅戏戏曲人才。得到政府认可的陈霈然更觉重任在肩:“黄梅戏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她代表着地方民风、文化素养,本土文化符号,为祖祖辈辈的百姓带来了美感与力量,也为艺术从业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与营养。纵观上百年的发展史,黄梅戏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归属感,家乡人民也在方方面面受到她的影响。作为从业者,我们就必当考虑传递给观众怎样的文化信息。愿包括我在内的当代艺术家,时刻坚守职业操守,不断思考我们能够带给黄梅戏什么——是一直不停的消耗她,还是为她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是值得反思的课题!”
三、凝心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多元文化、多样艺术特别是新媒体的重重包围下的今天,戏曲似乎与现代大众审美生活渐行渐远。作为新派黄梅艺术的先行者,陈霈然深知,要真正突破传统戏曲发展的瓶颈,除了以满腔热爱和专业水准去创作雅俗共赏的好作品之外,他也必须联合社会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进来,为黄梅戏的传承发展造声势,聚力量。
2019年10月27日,“黄梅飘香·皖派唱腔”黄梅戏作品千人演唱会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陈霈然携手安北网、北京湖南青年创业促进会、北京阜阳企业商会(筹)对黄梅艺术传承的一次大胆尝试,反响却出人意料地好,黄梅戏进京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陈霈然携孙娟、范卫红等诸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真心真情的舞台表演,清新雅致的皖派唱腔,赢得了现场近千名观众的一致赞誉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演唱会舞台背景中穿插运用纪实画面畅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访谈交流,使观众们在欣赏黄梅戏唱腔同时,了解黄梅戏传统文化,整台演唱会俨然变成了一场戏里戏外情景交融、台上台下交流互动、前辈后生激情互勉的高水准艺术平台。
谈起那场演唱会,陈霈然记忆犹新:“戏曲不应该仅仅演绎于亭台楼阁中,它同样需要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学当中。以黄梅戏为例,她的唱词朗朗上口,表演清新脱俗,舞台呈现更近于生活化,歌化的戏曲表演形式更易于观众接受和传唱。有那么多的观众喜欢我,喜爱黄梅戏,这更坚定了我将黄梅戏视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信心。”
时隔四年,陈霈然携众多艺术家再次起航。9月24日,“霈然在京二十年他和他的朋友们黄梅戏主题演唱会”邀请了知名黄梅戏艺术家孙娟、汪晓明、范卫红、陈诚,并同时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卢杨、李佳烨,京黄联姻,还盛情邀请国际声乐上享有盛名的马飞、金姗姗、马正涛、许文琪等一批艺术家,共谱一曲传承与友谊的黄梅乐章!
他坚信黄梅戏的生机与活力出现在不同艺术火花的碰撞与联动之中,“在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中,从作曲家时白林、徐志远,到演员严凤英、斯淑娴、吴琼、马兰等,他们都虚怀若谷,没有哪位名家不向音乐界取经学习。唱念做打,唱是戏曲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艺术规格中有水准地、高级地演绎,这是演员需要绞尽脑汁去揣摩,甚至穷其一生都要琢磨钻研的核心,是演员一生要追求和攀登的艺术巅峰!”
此刻,这个仍在不断攀爬的年轻人,环顾四周,同行者众。演唱会出票的当天,陈霈然在朋友圈动情地写道: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非遗传承纵横万里,传统文化海纳百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