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已进入尾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今年全国两会也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言。她认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代转折点,中国需要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向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看齐。为此,她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产业竞争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需要有竞争力的企业来实现。”在司马红看来,“隐形冠军”企业与大企业,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强大韧性与国际竞争力的两大基石,是我国补链强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螺丝钉”。
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9月2日,国家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证监会将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截至2021年7月底,国家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了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六成从事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细分市场的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97%以上。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为助推国内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而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司马红向全国两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力度推进中小企业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优先围绕我国“卡脖子”技术、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技术、供应链的“七寸”环节,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采用因地制宜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杠杆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研发,为中小企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中小企业研发成果,为中小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围绕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支持企业聚焦主业并实现突破。坚持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趋势,聚焦主业发展,逐步赢取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通过参与国家、国际行业标准制定,设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杆,实现对客户、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引领。与现存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企业差异化发展,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研究与突破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类产品,对接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构建科学的“隐形冠军”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审标准和奖补政策,引导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三是提高国际化思维认知,协助企业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入了解国际经贸管理知识、详细研究国际企业管理体系、制定国际化战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有能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具有国际化思维的企业家,为培育世界级“隐形冠军”企业做好干部支撑。支持企业吸引一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和国际贸易法则的国际化人才,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四是因地制宜地采用产业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废止过时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羁绊等。采用功能性产业政策,以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为主,塑造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产业生态环境。对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和某些产品的中小企业,采用差异化产业政策支持,保障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组建跨部门的产业政策协调机制,避免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内耗及协调成本,发挥合理应对国际层面的挑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