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投资不足,不仅影响短期需求,更影响中长期发展后劲。
3月2日,《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谈到民营企业发展,她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好环境成就好企业,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重在优环境。
近年来,我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大进展,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700多万户,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就此现状,她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仍存在惠企政策精准投放和落实难、法治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歧视依然突出等深层次问题需要突破。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为此,杨伟坤代表建议:
一、完善公平竞争市场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维护公平竞争,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快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营、招投标等方面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切实消除不平等关系,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二是实施负面清单。持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破除各种显性和隐形壁垒,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配套改革,特别是及时修订或调整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一致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行政审批文件。全面清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三是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行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信用平台、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监管公平性和有效性。推动各领域制定公平简便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清理对不同企业歧视性或差异性的监管做法,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市场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
二、加强政策性支持力度。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治理创新,为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增效,使涉企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并逐渐变成“一网好办”,让惠企政策“一键直达”,逐步实现免申即享、资金直达。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改革需要,以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为目标,在现有电子政务网基础上,加快推进还未入网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企业信息、监管信息、信用信息等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二是持续优化助企纾困政策。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民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民营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在举措落实过程中,各地政府特别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民营中小企业对各项举措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以保经营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资金诉求,以“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打出政策“组合拳”,实现精准滴灌。
三、加强法治化建设。一是健全司法平等保护机制。围绕民营企业家普遍关心的法治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科学精准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建立“微腐败”惩戒制度,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程序,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三是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要从建立现代诚信制度,完善诚信机制和服务体系入手,通过优化环境,健全法治,加强宣传教育等环节,营造诚实守信、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建立长期治理和防止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
四、创新民营企业统战工作。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正确解读党的政策主张,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对于行业的政策调整,要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引导好市场预期,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产生信心转弱的负反馈循环。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民营企业的积极贡献,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和积极参与国企改革、重大项目投资等的主动性。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企业家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办“企业家大讲堂”,邀请有关专家或知名企业家,重点讲解宏观形势、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实践操作体验等内容,推动企业家开阔思维、拓展视野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