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李毅中:深刻领悟、认真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2024-02-03 18:30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李毅中:深刻领悟、认真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2月3日,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在北京举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会议并进行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也是国家战略。
  一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要认真梳理“双链”中的痛点,特别是被“卡脖子”的痛点和堵点,开展专项攻关和协同攻关,去补链、固链、强链,实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巩固发展传统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保障能源、资源、装备和民生的供给。
  三是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瞻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筑新领域、新赛道、新引擎,占领先进制造的制高点。
  四是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综合性产业集群,完善现代产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五是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龙头企业等组成的优质企业的梯次体系,实现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一、深刻领悟、认真落实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奠定了工业化的基本框架。在建国初期,中央提出“三化三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就是工业化,三改就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来又宣布上个世纪末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再到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工业化的战略方针,历经千辛万苦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框架。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论断。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即“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两段指示很精辟,关键词是两个,前面一个是“关键任务”,后面一个是“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加深了丰富了对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的认知。新型工业化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多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又加深、丰富了,我体会到以下五点:
  一是新型工业化面对着世界大变局的严峻挑战。我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那时国际环境对我们是很有利的,到现在大不一样了,美国出台《芯片法案》,就是限制、遏制我国芯片事业的发展,还有其他一些手段。疫后各国调整产业结构,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派生新的经贸壁垒。风云突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激发了加快工业“由大变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强化和发展了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近20年国际科技突飞猛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迅猛,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和内在动力。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数字化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新动力。
  三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党的二十大还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赋予新型工业化新使命新水准。在新征程新阶段中工业仍然发挥着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
  四是新型工业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统筹协调产业布局,各地要差异发展,绿色转型推动“双碳”。所以说新型工业化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
  五是新型工业化要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中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先是两头在外,外贸依存度很高。在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了64%,金融危机以后逐渐调整,现在是35%,发达国家是20%—25%,所以我们还有调整的余地,就是要以内循环为主,通过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经济在任何极端情景下循环畅通,国家安全、民生安宁。
  3.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是我们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要尽职尽责不懈努力。
  一是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保证。党为经济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领航掌舵。党的理论指导、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是根本遵循。党中央及时研判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及时正确把握,坚决贯彻执行。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行业企业要遵照政府工作部署和国家法律法规,守法合规生产经营。政府部门要完善法制化、数字化和服务型建设,共同构筑守法诚信的社会生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制定企业自己的治理制度,受到国家的支持和呵护,从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调动整个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
  三是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到实处。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和要求,也是当前面临经济复杂变化的需要。要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要服务于、服从于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去应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学会主动。要尊重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则,着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努力完成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型工业化”的新使命、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确定了“关键任务”的新定位和“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新使命。下面我就新型工业化中的战略任务,结合当前的情况做一点分析: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也是国家战略。
  一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要认真梳理“双链”中的痛点,特别是被“卡脖子”的痛点和堵点,开展专项攻关和协同攻关,去补链、固链、强链,实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夯实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软件的“五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包括能源工业,它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这是我们现代工业的基底。要巩固发展传统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保障能源、资源、装备和民生的供给。
  三是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瞻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筑新领域、新赛道、新引擎,占领先进制造的制高点。
  四是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综合性产业集群,完善现代产业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这也应该算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当今制造业占GDP的11%,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50%。我国制造业占GDP的27.6%,生产性服务业只有22%,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在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的同时,还要着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五是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龙头企业等组成的优质企业的梯次体系,实现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2.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潮流、国家战略,要构建新经济、新业态、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个大部类。
  数字产业化指的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应对外部势力的封锁首当其冲,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行业也有特点,技术更新快、投资大、能耗高。需要统一规划、优化方案、“东数西算”、合理布局、提高效率。
  产业数字化指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制造业是主战场,我们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针对问题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升级要走深向实做优。各级政府和部门自上而下的指导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深入基层,帮扶企业。相关机构要务实改进推介、检测、评估、统计等的方式方法,注重为中小微企业服务,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轻、快、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抓住生产要素,数字化要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部位,改造升级要因业施策、降本节能增效。应用人工智能提升大数据功效,探索“数据要素×工业制造”创造更多更优的应用场景。
  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060”双碳目标,彰显了我们发展中大国的决心和信心,“双碳”事关整个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任务极其繁重。2021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做了专题论述,“双碳”从原则上讲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撑。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节约优先、安全降碳;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梯次达峰;要政府引导、落实责任、市场运作。
  要稳步推进化石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要积极有序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储能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绿电”的比重。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目前占比约32%,还要提高比例,这样才能把非化石能源的效果通过“绿电”体现出来。
  要切实加强“双碳”基础工作,梳理查清碳分布、碳排放、碳资产,要标定重点产品的“碳排放因子”,要确认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要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减排和变革工艺技术、变革用能方式。要变革原来的工艺,甚至是颠覆性工艺,要改变用能结构,多用电,多用绿电,要从根本上变革。
  要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减排,要组织低碳、零碳产品的开发和科研攻关。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新型国家先进科技和管理,借鉴他们的碳立法、碳交易、碳税等制度安排,倒逼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和内部改革。
  (本文根据李毅中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上的主旨演讲整理,有删节)

点赞()
上一条:朱宏任: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02-03
下一条:石军:催动新质生产力应在“三全”上下功夫2024-02-03

相关稿件

紧扣“创新”关键词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3-10-01
借力数智供应链落实转型升级 老工业基地搭上“新型工业化”快车 2024-02-02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03-18
香港举办工业家论坛 助推“新型工业化” 2023-06-09
香港举办工业家论坛 助推“新型工业化” 2023-06-0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