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提交了《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以新质劳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提案,引起高度关注。郭御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表示,集成电路作为数字时代的算力底座,将充当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劳动力”,培育“新质劳动力”需要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这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其发展都离不开高端芯片。”郭御风介绍,为了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实施“强基计划”。“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被设为一级学科。清华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强化校企合作,有效缓解了芯片“人才荒”。但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比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现象同时存在,供需矛盾突出。高校相关专业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应用轻基础”的现象,相关专业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偏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体系,缺乏对于体系结构、算法等基础体系的扎实培养。另外,高校的基础设施仍主要基于国外的软硬件环境,而众多关键行业已普遍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导致学用不一致。
为此,郭御风建议,加强高质量人才体系化培养的政策制定,吸引人才流向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要根据产业人才的现实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对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改革,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实现有效衔接。同时,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给予全链条的政策引导和政策倾斜,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头部企业从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方向,郭御风建议,深度和宽度“两手抓”,既要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构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又要面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多样化产业需求,通过多学科及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郭御风还建议,加快推进基于国产软硬件的课程体系、教学用机、电子教室等教育基础设施进校园,并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力量,引导其参与课程体系、信息科技教室等建设。通过加速教育基础设施国产化进程,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土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