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国企改革三大法宝:党的领导+混改+企业家精神

2022-05-24 09:00 来源:中国企业报 次阅读
 
国企改革三大法宝:党的领导+混改+企业家精神

dfhrdg.jpg

王利博制图

    

共享不是简单的分饼,而是把饼烙大

机制改革考验所有者的选择。就《公司法》而言,如果股东不把人力资本当成资本,就不会给经营者、劳动者去分红。今天,所有者要学会分享,这已经成为金融、高科技、咨询等诸多行业的共识。

一说到分享,有人会问,分享是分谁的红,是不是要分所有者的红?其实,劳动者分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共享机制,员工可以凭诚实劳动多获得一些收益,企业效益好了,所有者就会赚得更多。过去,我们认为财富是一个常量,你分多了我就分少了,但是今天企业必须把财富变成一个增量:你分得多,我就会分得更多。共享不是简单的分饼,而是把饼烙大,让大家都受益,这就是共享的意义。

在国有企业,一提员工分红,就和国有资产流失联系起来,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确立人力资本的概念。肯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贡献,可以打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心结。只有把机器、厂房等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骨干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才会有效益,国有资产才能保值增值,才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中国建材有4个大型水泥设计院,分别是天津院、成都院、南京院、合肥院。合肥院原来是效益最差的一个设计院,2000年的时候员工都吃不上饭。后来合肥院按科室划分开办了7家公司,员工因此赚到钱,吃上饭了,人人提着大皮包,头发上抹着摩丝,开着桑塔纳,但是合肥院穷得叮当响。我当了总经理后去找他们谈话,提出要改机制,要规范化。这句话一下子捅了马蜂窝,技术员全跟我对立起来,都说不干了要走人。技术人员要是一走,设计院就人去楼空,干不下去了。我只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把全部的技术人员都说服了。

合肥院所属公司的机制改成了“七三模式”:设计院占股70%,员工占股30%。一路走来,这个机制的效果非常好,干部和设计院都收益颇丰,合肥院也因此变成了四大设计院中效益最好的一个设计院,现金流充沛,员工干劲十足,科研人员规模很大,每年都能有几亿元的净利润。后来,另外三个设计院捆绑成立了一家上市公司,但仍没有竞争过合肥院,因为只上市而没有机制,不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没用的。

合肥院的“七三模式”,让员工分到了很多钱。有一次,一位上级机关的人去了合肥院,回来后问我:“这次到合肥院,我发现一个大问题,其中有一家公司去年一年的分红居然相当于它的投资额的20%,现在的利息才多少?”我回答他:“你认为员工应该多分还是少分?员工多分的话,我们会分得更多,所以我是赞成他们多分的,因为那么多人才分30%,而设计院分70%,如果少分,那机制还有什么用?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机制能够解决科技人员致富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

改革需要开明的“东家”

机制是治理结构的问题,企业的机制不活,归根结底是所有者不开明的问题。过去清代的晋商、现在的万华工业园和华为等,就是因为有开明的所有者,员工和企业才能在分享机制下共同致富。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直领跑全国,2015年,上海全力推动“绿地混改”实现整体上市。得益于有开明的市政府和国资委,“绿地混改模式”已成为近几年全国改革的重要模板。上海绿地集团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三家国有企业持股合计为48%,绿地集团的员工持股份额为28%。上海国资委的下属三家企业承诺不做一致行动人,而是让员工持股占大股,目的就是让张玉良这位创业者、企业家能够做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因为企业家可遇不可求,混改要保证有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核心。

2020年,绿地集团进行第二轮深度混改,上海国资委又拿出17%的股份对外转让,这样员工成为公司真正的第一大股东,目的还是要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前不久我到广西调研,广西建工刚刚和绿地集团完成混改。混改后,广西国资委在广西建工的持股比例由100%变为34%,成为参股股东,而绿地集团则变为控股51%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还有员工持股,核心团队持股15%。广西国资委的持股方式变成了宜参则参。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广西建工这次是增资,这么做较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解决了广西建工多年来的高杠杆问题。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比如蒙牛,中粮集团是蒙牛的第一大股东,但蒙牛完全作为普通股份制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再如江西省旅游公司,主动由省属一级公司变为省属二级公司,进行员工持股改革。这些都是“开明的股东”为了让企业获得机制,在实践中尝试的多种方式。

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所有者——股东都是开明的“东家”,不要做铁公鸡,一毛不拔。不少企业因为所有者不开明,导致没有机制、缺乏创新、人才流失,最后倒闭了。

机制改革中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做好国企改革有三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党的领导、混改和企业家精神。其中,党的领导是国企改革的“根”和“魂”,也是国企的独特政治优势;混改可以实现国有、民营两种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把市场化机制引入国有企业;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精辟地诠释了企业家精神:“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能取得如此成就,企业的努力和企业家的作用非常关键。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要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对于企业家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提出“三个弘扬”,列举了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等精神,用36个字展现了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我把它浓缩一下,可以用6个字概括。

一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做企业是一件复杂又艰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敢于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人。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不断改变。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或随大流的人,但企业家应该卓尔不群。企业家要时常另辟蹊径,以独到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各种机遇和可能性,当大家都做这件事时,企业家要去想怎样做另一件事。我们为什么把企业家看得那么重呢?因为他们引领着我们的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创新。

企业家要敢于创新,不断地否定之否定,找寻新方向,创造新空间。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罢了。”做企业也一样,企业家应充满好奇心,不断求新求变,即便再困难,也要勇敢地向前迈步。过去供给不足,机会成本不高,敢吃螃蟹的冒险者有可能成为企业家。而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家应认真思考、评估和把控风险,识别并有效利用各种机会提升经济效率,以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企业发展。

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命运。纵观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的进行了企业制度的创新,有的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有的进行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创新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是坚守。坚守是企业家的重要特质。做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需要“痴迷者”,需要不怕风险失败、持之以恒地坚守,比如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创业至今平均已有60年以上。做企业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是个苦差事,有没有坚守的精神,能不能甘坐10年冷板凳,这往往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从创业到成功往往九死一生,只有少数人历经长期奋斗,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熬”出来的、“炼”出来的。企业家的“家”字是时间磨炼出来的,没有实践的磨炼不可能成为“家”。

前几年,日本有一部热播电视剧《阿政》,以三得利公司为原型,讲述了该公司做威士忌酒的故事。威士忌酒最早是苏格兰人造的,而在这几年的评选中,最好的威士忌酒竟出自日本的三得利公司,而三得利公司是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做到全球品牌第一。三得利公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一生做好一件事。企业要历经时间的沧桑、时代的风雨,而又能够百折不挠,才能孕育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家去坚持、去坚守我们的企业。

三是责任。作为企业家,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先人后己,达人达己”的境界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大的升华。做企业有一个核心就是要创造财富,但问题的关键是财富创造后应该怎么办?我觉得应该最大限度地回馈社会,让大家共享财富,实现均富和共富。我们要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是沦为财富的奴隶。

除创新、坚守、责任之外,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还有两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一方面是特别能干,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另一方面是具有实业救国、企业报国的家国情怀。近代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就是以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历程。中国的企业家前赴后继,围绕实业报国、振兴中华这个核心主题不懈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晚清时期,一批仁人志士学习西方,掀起洋务运动。到了民国时代,民族资产阶级开展实业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群企业家以牺牲精神振兴民族工业,建立新中国工业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大庆精神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其内涵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等,构成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

改革开放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虚心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向哈默、艾柯卡、松下幸之助等国外知名企业家学习,刻苦实践,迅速成长,不仅做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这个阶段可以再细分:早期的步鑫生、马胜利、褚时健等一批企业家,他们敢于向传统的国有体制挑战,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一批精英下海创业,很多民营企业创业者成为企业家,这批人具备对企业和市场的理解,因而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双创”时代,又有大批年轻人创新创业,从做小微企业开始,形成了一个企业家的洪流。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群体性崛起受到全球关注。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段话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概括得非常好,就是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企业家要牢记并按照这五条标准去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

“党的领导+混改+企业家精神”是国企改革的三大法宝。党的领导主要是把方向、管大局;混改主要是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机制上进行改革;企业家是企业前进的“火车头”,要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这样才能激发企业活力,进而产生更好、更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

点赞()
上一条:产业链新时代,央企勇扛“链长”大旗2022-05-24
下一条:中国建材:从“老三样”到“新三样”2022-05-24

相关稿件

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 双向混改、二次混改望成新方向 2021-01-22
2021年地方国企改革加快施工 混改、上市、重组三大重头戏将上演 2021-01-29
国有企业改革划定重点和方向 混改重组将迎来深层次突破 2021-03-11
明年国企改革决战收官 多领域混改也将加速落地 2021-12-14
混改升级思路渐明 中央地方国企透底上市计划 2021-09-0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