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已久的“两化”重组终于尘埃落定。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一家资产过万亿元、全球员工数量达22万人的中国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由此扬帆启航。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把新公司的成立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两家企业整合发展的升级版,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创建国际化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新实践,以及公司更深入改革的新开始。未来,将矢志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全球最大规模化工企业启航
“中国中化的组建成立,将有助于打造一家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化工集团,加速化学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的有机协同互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释放企业活力。”宁高宁表示。
“新公司成立以后,资产规模超14000亿元,总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宁高宁称,新公司营业额约1万多亿元,员工约22万人,海外资产占比接近60%。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并在生命科学业务中的农化、动物营养和材料科学业务中的氟硅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助剂等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将打造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对于新公司未来的发展,宁高宁坦言任重而道远。“新公司从规模上来看是世界范围内体量较大的化工企业,但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最强的。”宁高宁表示,新公司将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与国际领先化工企业对标,以“科学至上”为理念,矢志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释放“1+1>2”协同效应
“两化合并后,规模比较大,资产比较多,是一个大的平台。”在宁高宁看来,物理合并最终还是要变成化学融合,真正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
“小舢板绑在一起成不了航空母舰,化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需要协同。”宁高宁表示,作为一家化工企业,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也是把这些资产放在一起的唯一理由。
“两化”在产业链、管理、财务等多个方面存在协同挖潜空间。“两化”所属的主要业务板块中,能源业务相对集中,相似性较高,运营和管理协同潜力相对较大;化工业务覆盖范围较广,细分产品和领域仍有差别,原料来源多样化,从产业协同上说,领域拓宽的横向互补、产业链上的纵向互补效应较强;在化工环保领域,两化各有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可通过协同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工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农业领域,通过在研发、原药生产、销售与服务、农药检测认证、种质资源等方面的协同行动,为全球种植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农业综合解决方案。
宁高宁表示,将进一步通过内部各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协同效应有效发挥,释放“1+1>2”的协同增值效用。
在上市公司层面,宁高宁说,目前两家公司共有16家上市公司,希望在整合中,每一个上市公司都能够通过整合做得更强,发展得更好。未来,在石油炼油行业、氟化工、硅化工和基础化工等行业以及研发板块都会做一些整合。通过合并同类项,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最终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两家公司整合,重要的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没有这一点,整合就不算成功。”宁高宁称,中国中化将以新公司成立为起点,进一步完善企业“十四五”规划部署,把工作重心放在产业链、投资、科研、财务等协同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和境内外一体化为目标,深入研究、重点管理影响公司全局和未来改革发展布局的重点协同项目。
各项改革换挡提速
“两化”重组落地,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契机。
“我们有很多改革举措,或许会超越一般国有企业管理的做法。”宁高宁表示。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中国中化推动下属五大事业部全部实现混合所有制,打造成为股权多元、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主体。中化能源成为当年“双百企业”中“引战”募资额最大的企业,目前已申请在主板上市。未来,将推进更广泛的员工持股、科技人员科技发明收益改革等。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推动所属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配强,重点子企业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利,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责。深化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推行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强化薪酬资源配置与激励机制应用,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特别是科研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将继续坚持“科学至上”理念,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从经济发展及科技前沿等方面做好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在核心领域建设高水平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强化研产销协同机制;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等领域补短板、强长板,带动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构建绩效考核、科技奖励、中长期激励、专业序列晋升等全方位科技激励体系和容错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两化’整合本身就是一项大改革,既要符合现有管理实际,又要有所突破。”宁高宁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中化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系统性地深化改革,充分释放企业上下活力与创造力,为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