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下周一(4月10日)!
4月4日晚,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关于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安排的答记者问,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已完成发行,具备上市条件。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周一)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
来源:沪深交易所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首批10家企业为中信金属、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上述10家公司均已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
当天,沪深交易所还宣布,将于4月8日组织开展全面注册制交易业务通关测试,通过模拟沪深两市股票交易、非交易等业务的委托申报、成交回报、行情接收、清算交收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转融通等业务处理过程,检验市场参与各方技术系统的正确性。
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
全面注册制实行后,沪深主板交易机制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打新成功的投资者,还是拟进行交易的投资者,以下交易锦囊都值得收藏:
首先,新股上市首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上市交易方面,核准制下,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限制为44%,之后的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注册制后,主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保持10%不变。上市交易上的变化也意味着新股连板现象或将不复存在。
其次,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为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临时停牌机制方面,对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格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各停牌10分钟。
同时,注册制下,主板股票连续竞价阶段限价申报范围适用“2%价格笼子”或“10个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机制安排。市场人士认为,这增加了股票价格操纵的难度,一笔大单直接封涨停板的情况难以再现。
最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存托凭证上市首日证券简称首位字母为“N”,上市后第二至第五个交易日证券简称首位字母为“C”。发行人尚未盈利的,其股票或者存托凭证的特别标识为“U”;发行人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其股票或者存托凭证的特别标识为“W”。
23倍市盈率被打破
截至3月27日晚,全面注册制下沪深两市10家主板企业完成询价定价。从发行结果看,多数企业确定的发行价打破“23倍市盈率”,意味着主板IPO市场“23倍市盈率”时代宣告落幕。
沪市方面,中信金属、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5家公司发行价格绝对值在6.58元/股至25.98元/股之间。按照2021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计算,发行市盈率区间为20倍至41倍,中位数35倍;根据5家公司披露的2022年经审阅的财务报告,5家公司经营业绩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深市方面,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5家公司发行价格在9.6元/股至44.48元/股之间。按照2021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计算,5家深市主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在26.81倍至90.63倍之间,中位数为34.66倍,发行市盈率较行业市盈率比值在0.98至4.13之间;发行市盈率较可比公司市盈率比值在0.67至1.83之间。
前述发行市盈率是以经审计的2021年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孰低指标计算,投资者需结合新股2022年经营业绩变化情况看市盈率。例如,沪市5家公司按照2022年归母净利润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区间为15倍至28倍,中位数24倍。深市陕西能源2022年经审阅的扣非后利润同比增长近510%,发行价对应2022年市盈率为14.86倍。
沪深主板“纳新”工作已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主板已开始受理主板注册制新申报企业(非平移企业)。
根据此前通知,3月4日起,沪深交易所开始接收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新申报企业的申请。直至3月29日,“纳新”工作正式开启。
来源:沪深交易所
3月29日,深交所受理新亚电缆上市申请,成为存量企业平移工作完成后首家获受理的深市主板IPO企业。招股书显示,新亚电缆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及架空导线等。新亚电缆本次IPO拟募资4.39亿元。
3月30日,上交所受理金盛海洋主板上市申请,这也是上交所受理的首家主板新申报企业,该公司预计融资金额为9.3亿元。
随后,4月2日和4月4日,上交所又受理长城精工、永臻股份的主板上市申请,两家公司拟融资金额分别为9.58亿元和17.25亿元。
截至4月4日发稿,沪深交易所共受理4家新申报企业的主板上市申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