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外资继续“做多中国”

2023-02-27 13:08 来源:国际金融报 次阅读
 
外资继续“做多中国”

  今年以来,跨国公司高管纷纷启动访华行程,众多外商投资项目抓紧落地。《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采访多家外资企业时,听到更为普遍的声音是:未来,中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将继续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强力磁场”。

  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外商投资一直是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三年来,受新冠疫情反复延宕、地缘政治因素、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深等影响,外资公司正在认真考虑如何优化调整在华策略,使成功最大化,并实现自己的在华业务。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分别对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沙特等不同地区的数家外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外资企业普遍认为,中国为外资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巨大机遇,外资看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跨国公司高管开始启动访华行程,众多外商投资项目抓紧落地或正式启动,这些都显示,外资企业持续重视中国市场。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看到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也呈现出新思考与新布局。

  “重聚”锁定中国商机

  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各项经济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外资开始迅速行动,加强与中国的联结。

  重聚,是一个重要关键词。随着人员流动不断便利化,跨国企业的高管们正陆续“重返”中国,拜访旧友,打开新局。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展开就任以来首次访华行程,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默克集团、德意志银行、巴斯夫欧洲公司、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等德企高管组成“豪华天团”随行。

  这些企业均为德国支柱产业的头部企业,并与中国有长期合作,在华业务规模较大。其中,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在跟随朔尔茨访华3个月后,再次访问了北京的大众汽车中国总部,以及大众位于长春、上海、合肥的工厂。

  重聚仍在进行当中。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近日向媒体确认,该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计划访华。另据报道,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辉瑞CEO艾伯乐(Albert Bourla)也计划在下月访华。

  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确认将于今年第一季度访问中国,这是他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访华,《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马克龙此行将同样带多家法企来到中国。

  此外,未来几个月,包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在内的会议活动预计也将吸引众多外企商界领袖前往。

  对于很多跨国企业高管而言,这都将是自2020年以来他们首次访问中国。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对一些企业高管来说,实地考察当地业务并与管理人员会面是首要任务,也有一些外企高管希望与当地商业伙伴和政府官员会面。该报道称,外企高管的访问凸显出,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西方公司仍在寻找中国重新开放带来的商机。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跨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机遇与回报,因此成为全球最受青睐的投资热土之一。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8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734.8亿美元,年均增幅接近15%。

  2022年,中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引资规模依然保持在世界前列。

  不可忽视和否认的是,全球格局迅速改变,推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加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重塑,部分跨国公司开始实行“中国+1”、“中国+N”等投资战略,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呈现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采访多家外资企业时,听到更为普遍的声音则是:未来,中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将继续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强力磁场”。这一声音在贯彻“在中国,为中国”发展策略的外资企业当中更加清晰。

  今年2月,来自美国的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业霍尼韦尔作为2002年上海首批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之一,受邀参加了上海市第三十六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并获授“扎根上海20年”纪念牌。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参加了仪式,深有感慨。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中国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多项对外开放的利好政策为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同时,中国也是霍尼韦尔全球主要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之一。

  “目前,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着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为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创造更好条件,更好地保障对外交流合作。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有序推进落实,中国有望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起到明显提振作用,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引擎。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也对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持续成长充满信心。”余锋表示。

  来自英国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1993年进入中国,在2023年站在30周年的新起点。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告诉记者,对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阿斯利康看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看重中国制造和供应链的能力。

  “我相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医疗健康市场之一。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是阿斯利康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一个业务来源,其业务规模占比从过去的低于5%,一路成长为占比超过20%。在其他国家的产品出现‘专利悬崖’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红利,包括医保评审、新药审批加快等都有力地支持了阿斯利康在中国业务的发展。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不会因为疫情就发生改变,中国经济的韧性仍然强劲。中国有14亿人口,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寿命提高,各种疾病治疗都在改进。中国市场仍是全世界吸引力最大的市场。”王磊表示。

  在华30年的日本企业花王也看到,随着电商急速增长、“Z世代”消费力扩大、本土企业成长等因素,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极具魅力的消费市场。

  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竹安将告诉记者,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仍在不断发展,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花王获得了切实的发展。

  “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中国政府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心。虽一时受到疫情影响,但站在花王所属的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化妆品)领域的角度,我们认为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需求在持续扩大。”竹安将表示。

  新的一年,来自法国的全球知名综合体育用品集团迪卡侬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春节期间,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迪卡侬方面告诉记者,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优秀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深化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和有利条件。

  “运动发展、体育经济的持续增长与GDP发展息息相关,代表了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品质生活追求,显示运动健康正在融入大众品质生活的需求。据推测,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市场规模将会超过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体育消费类GDP占比将会超过4%,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群将会超过45%。新运动新消费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运动需求将更细分化、更个性化。我们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迪卡侬方面表示。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多元化集团阿吉兰兄弟控股是沙特在华最大的私营企业,该集团副董事长、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告诉记者,在中国防控措施优化政策下,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中国经济恢复的蓬勃生机。“自2022年底,中国不断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为营商发展持续创造积极环境,我们深感振奋,中国经济所展现出来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具信心。未来,在沙中友好关系持续强化,两国经贸往来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将以一贯的信心,持续关注中国市场。今年,我们也将组织高层中国行活动,时隔多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携手合作伙伴,共享沙中开放新机遇”。

  过去几个月,来自日本的服装品牌优衣库参与了多轮上海、北京促消费活动,并期望在助力促活实体经济方面有所作为。该公司告诉记者,优衣库对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将继续打造符合中国消费者所需和当前新消费趋势的业务。

  “整个消费市场和消费者习惯在过去几年都经历诸多变化,这也对各大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优衣库将保持每年80-100家的新店开设速度,通过全国现有900家门店和官网等数字新零售力量,打造高效便捷的消费体验,把国际品质和高性价比的服饰和一线潮流生活资讯,广泛渗透到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生活中。”优衣库方面向记者表示。

  扶持举措明确

  外资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增长空间的研判。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告诉《》记者,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体量庞大,目前占全球GDP的18%,与整个欧盟相当,仅次于美国的24%。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增长保持在2%,那么累计的增长规模约为目前印度GDP总量。如果GDP增速能达到5%,那么累计增量将与目前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GDP总和相当。

  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也将进一步扩容中国本就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中国有55座城市属于高收入城市,覆盖中国27%的人口(编者注:此统计基于世界银行有关高收入城市的定义,即人均GDP超过12695美元)。到2030年,迈入高收入门槛的中国城市将超过90座,对应人口比例达到40%-50%。

  此外,中国一直在释放信息并拿出实质举动,表明对商业持开放态度。

  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确立了外商投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指出,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强化监管政策执行规范性。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2022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本次修订在保持已有鼓励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原则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许多城市也公布了吸引和促进外国贸易和投资的措施。在中国拥有最多跨国公司总部的上海市已经简化了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程序。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告诉记者,中国在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子行业已经从2015年的93个,减少到2021年的31个。2020年,中国取消了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他们在国内建立全资子公司,同年又在乘用车制造行业采取了相同措施。

  此外,中国还允许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且不限金额。这些持续不断的改革都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跨国公司吸引投资的能力。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相关分析称,今年政策层面将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将更进一步。

  新机遇与新挑战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外资从曾经扎堆制造业,到如今扩大投资行业,增势流入服务业,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近日,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的调研显示,受访外资企业认为,目前在华布局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依次是:新型工业化、绿色低碳产业、健康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金融服务等。

  外资企业正在把握中国经济新趋势,深入切入当前中国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的强大需求,优化区域布局,找到如今中国市场的发展投资机会,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余锋告诉记者,面向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秉持“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的发展战略,在上海重点产业、城市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赛道等领域与更多中国伙伴加强合作。

  展望2023年,王磊称,阿斯利康将继续深化在华区域布局,继续加码中国制造,助力强化中国供应链韧性,加快新药与新适应症获批,持续扩容国际化的健康创新生态圈,带动本土医药创新力量跻身国际,并积极探索数字化、电商与互联网诊疗平台等新领域的合作。

  面对潜力巨大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花王未来将加强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商品开发,开发和生产适合中国生活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在中国也会需要应对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

  该机构观察到,在华跨国公司的业绩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华跨国公司中的“优等生”业绩取得了持续的增长,而表现欠佳的企业则每况愈下。

  其次,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正越来越激烈。2006年至2020年,虽然从绝对值上看,跨国企业在华总收入从9240亿美元增长至32740亿美元,但其占在华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从16%下滑到10%, 占在华企业总利润的比例从16%下滑至14%。这意味着,虽然跨国公司增长迅猛,但增速不及本土竞争对手。在与创新相关的投资领域,本土企业也在快速追赶,例如从研发支出的角度看,2017年到2021年,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达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支出增速的3倍多。

  另外,跨国公司所处的环境也正随着监管政策而发生变化。在收入分配、可持续发展和科技等方面,中国的监管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强,谋求在华发展的跨国公司需要予以相应的关注。

  该机构还提示,在诸如科技等领域,监管和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营商环境的稳定。其次,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在全世界新兴经济体中位居首位。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5至64岁)已在2015年达到峰值9.98亿,这将给跨国公司带来劳动力挑战;中国的0-4岁儿童人口也在2016年迎来了高峰9100万,到2002年,这一数字降至6700万,这对诸如生产儿童产品的跨国公司也会带来影响。中国的总人口数可能也在2022年达到了峰值,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需要考虑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债务占GDP比率较高等其他风险。

  后疫情时代,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过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营商环境和政策条件都发生了改变,外资企业也需与时俱进,以变化的视角将企业发展与中国市场实际相结合。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何大勇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需要重新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深度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在未来,想要继续赢在中国,跨国企业需要从“Think global,act local”向“Think local,act global”转型。

  他具体解释称,首先,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其次,快速地响应中国消费者本土化的需求,通过积极地授权缩短决策链,减少总部的审批流程;再次,将中国继续视为创新突破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创新的能力中心,积极整合本土化的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以及产业链优势,实现中国制造惠及全球;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的层面,融入中国发展的大势。在追求自身商业目的的同时,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促进社会和社区的进步。


点赞()
上一条:家乐福中国引入国资战投? 回应称已达成战略合作签约2023-02-22
下一条:外资奶粉企业交出逆势向好成绩单,哪些策略生效了?2023-02-28

相关稿件

中国贸促会:2021年多措并举支持稳外贸稳外资 2021-01-18
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中国营商环境 2022-07-14
稳外资新举措利好密集释放 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 2022-02-10
谁说人民币资产“不香了” 外资在债市继续买买买 2021-08-05
外资机构持续“加码” 充满彰显中国市场魅力 2021-12-3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