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怎样创造的?

作者:胡敏 2021-11-24 13:04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怎样创造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百年的漫漫历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条带领人民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成功道路。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2021年也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鸦片战争之后,面对外族欺凌,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本国的现代化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新天地。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经过艰苦卓绝、浴血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才得以真正开启。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21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路径和目标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是我们党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到2021年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时。这一阶段,我们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

第三阶段,从2021年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两步走”战略目标,用两个15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从“十四五”开始,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上每个阶段是相互承接、不可或缺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一、第一个现代化目标: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积弱积贫、民生凋敝的现实,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作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任务,提出要通过“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从“摆脱落后和贫困”必须具备的条件出发,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四个现代化”正式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周恩来同志指出,我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5年1月,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是现代化的目标始终矢志不渝。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发展进程,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我们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虽然政府配置资源是高度计划经济的方式,但是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得很明确。尽管后来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是农业、工业的基本运行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军事、国防、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期间,“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国也有了核潜艇。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建立起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第二个现代化目标:“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创造性地用“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并提出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拼搏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缩影和根本象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蓝图勾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直伴随着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

1.从蓝图擘画到战略构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它表达了身处底层社会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理想,“小康”一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但在旧中国,实现生活小康,只能是老百姓的一种梦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邓小平同志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将“小康”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将“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定位为经济建设的目标。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一战略构想清晰地勾画了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邓小平同志对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谋划,有路线图、时间表和量的指标。同时,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又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生活水平要普遍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要显著增强,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国内外市场要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水平要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都要不断完善和定型,科学技术、教育的投入要不断增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此外,民生也有很大提高,军事装备得到很大改善,国防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有很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八大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进一步细化,提出“新三步走”发展目标。同时,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三步走”战略使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事实上,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我国于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进入21世纪,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无论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高水平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在我们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政治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承接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3.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目标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一字变化,但显著表明: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底气已经更加充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信心更加坚定。事实上,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内涵是在不断丰富的。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主题作政治报告。其中,“决胜”一词,既表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几年里我们党必须攻坚克难,兑现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量的指标到质的内涵的所有内容,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第三个现代化目标:“两步走”战略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面小康的内涵也是不断丰富的。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小康,而是“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实现小康,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过去我们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今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所以,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胜利、伟大奇迹。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体现。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擘画了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经过两个15年的努力,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到,只有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解放的制度前提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团结一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之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回望这个伟大建设历程,可以深刻感知:没有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今天的幸福生活无不凝聚着奋斗的汗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点赞()
上一条: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2021-11-23
下一条: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打造“徐矿样板”2021-11-24

相关稿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2021-11-25
从现代化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11-26
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 2021-11-23
让职业教育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2022-01-05
这些数字里,藏有中国式民主的“密码” 2021-0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