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31日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其中,受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进出口限制措施体现出冲突加剧态势,相关企业应注意在国际贸易中规避风险。
该报告由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发布,选取美国、欧盟、中国、日本、英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摩擦情况作为样本,进行定量指数计算和定性研究分析。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印度、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摩擦指数多居于高位,显示大国间竞争加剧,其他国家间经贸摩擦则相对平缓。
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月姣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并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冲击,“根据历史规律,经济不景气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发布了五类贸易措施的使用情况,包括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措施和其他限制性措施。数据显示,2020年,20个国家和地区共计发布措施3497项,月均291.4项。
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更具“隐蔽性”以及更“不易监督”和难以“预测性”成为最常发布的措施类型,占措施总数的46.8%;贸易救济措施和进出口关税措施分别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较常使用的措施类型。
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美国“拔得头筹”,全年共发布措施624项,占比达到17.8%,巴西和欧盟以510项和466项分列第二、三位。
张月姣表示,通过分析报告发现,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贸都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的执法焦点,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应成为很多高科技企业制定策略的重点考量。
2020年12月18日,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正式面向公众发布。为及时监测全球最新经贸摩擦趋势,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以月度为周期进行发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