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产油国在“欧佩克+”月度会议上就逐步增产达成一致,决定在5月增产35万桶/日,6月在此基础上增产35万桶/日,7月再增产44.1万桶/日,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还将在7月之前逐步退出现有的100万桶/日的额外主动减产计划,其中5月增产25万桶/日,6月增产35万桶/日,7月增产40万桶/日。按此计划,“欧佩克+”将在7月总共增加214.1万桶/日的产量,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表示,分阶段增产给予“欧佩克+”足够的灵活性,各主要产油国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能源部长们将在4月28日再次开会,讨论是否需要对现有计划进行调整。
按照现有减产协议,“欧佩克+”每月最大调整产量幅度为50万桶/日,此次会议决定在三个月内共增加114.1万桶的日产量,比市场预期增幅少约30万桶/日,即使加上沙特退出的100万桶/日额外减产,“欧佩克+”整体减产量仍维持在一个较为严格的水平线上。因此,市场对本次“欧佩克+”增产的消息反应较为积极,会议结束当晚,纽约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5月结算价报61.45美元/桶,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29美元/桶,涨幅3.9%;伦敦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6月结算价报64.86美元/桶,上涨2.12美元/桶,涨幅3.4%。
可是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国际原油市场就风云突变,5日周一收盘,纽约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5月结算价报58.65美元/桶,下跌4.6%,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6月结算价报61.78美元/桶,下跌4.8%,盘中一度重挫超过6%,抹去了上周全部涨幅,跌至3月25日以来的低位。一时间市场担忧情绪蔓延,产油国内部甚至出现了认为“欧佩克+”增产操之过急的声音。但纵观市场整体变化,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利空消息才是导致本次急跌的根本原因。
供给方面,伊朗重返原油市场的预期不断升温,“伊核协议”有关各方4月6日在维也纳召开在线会议讨论重启协议,显示美国取消对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目前,伊朗已连续5个月增加原油产量,日产量超过200万桶,一旦制裁解除,伊朗方面的原油产量及出口量必将大幅增长,市场担忧伊朗恢复原油出口将冲击“欧佩克+”长期以来的减产努力。也有分析指出,美国拜登政府不希望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行,加剧美国的通胀水平,不排除美方此时炒作解除对伊朗制裁的消息来打压油价的可能。
需求方面,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抬头的趋势明显,疫情及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打击依然是最令市场担忧的利空因素。近期,美国、印度和欧洲等疫情重灾区和能源消费大国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纷纷加强了防疫封锁和限制措施,美国一周内新增病例达到约45.3万例,再次触及疫情高峰边缘,而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导致部分地区不得不重新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给印度经济复苏蒙上巨大阴影,也让市场对能源需求能否出现预计之中的反弹感到担忧。
尽管国际能源市场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产油国和分析人士对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特别是沙特在退出额外减产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5月销往亚洲的石油售价,显示出沙特方面对亚洲市场前景的强大信心。纵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国际原油市场走势,自2020年初“价格战”和“负油价”以来,在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的共同努力下,产油国超额完成减产任务,在供给端对国际油价给予了强力支持,油价整体上处于强势反弹的通道中。
进入2021年后,全球疫情形势趋稳,世界经济逐步重启,油价一度触及70美元/桶的高点,沙特原油设施遭袭、极端天气导致美国产油州大面积停电和苏伊士运河停航等突发事件更是不断刺激油价上涨。宏观方面,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苗接种行动正在大规模进行中,市场对各国有效控制病毒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和原油需求增长的信心正在不断增强,美国总统拜登在签署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救助法案后,又抛出2.3万亿美元的基础建设计划,无疑在流动性层面给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市场前景注入了强心剂。
因此在整体趋势上,国际原油价格在底部的基础是较为牢固的,同时也缺乏大幅突破的向上空间,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后,国际能源市场的定力和应变能力有所提升,“欧佩克+”机制对地缘局势动荡等突发事件影响的调节能力也得到了证明。正如阿卜杜勒阿齐兹所言:“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远未完成,但目前的市场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立场和灵活的反应,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