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
中粮可口可乐平稳落地推动“贵阳制造”再“上新”、贵阳海信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漂洋过海开拓海外市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大发展、恒力(贵阳)产业园致力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与绿色发展的样板工厂……一直以来,贵阳贵安始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强省会”。
今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印发,给贵阳贵安送来政策“大礼包”,必将对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贵阳贵安将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奋力推进工业强市,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工业大突破夯实“强省会”的产业基础。
“贵阳产”可口可乐下半年上市
3月18日,记者在贵安新区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厂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厂房全部建设完成,工人正有序开展厂房墙体等收尾工作。
“这将是一个安全、环保、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工厂,会有三条生产线,年产能达17万吨。”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厂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张燕飞介绍,目前,工厂正在安装调试生产线和辅助设备,下一步将接入水电气,预计下半年投产。
该项目投产,意味着中粮可口可乐将在本地实现“产地直销”,“贵阳产”可口可乐将上市。
作为贵安新区招商引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厂项目从选址、签约再到动工,历时7个月,总投资2.7亿元,占地156.5亩,于2020年7月28日开工,一期投资新建约4.2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及辅助配套设施。
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营商环境,都是让中粮可口可乐选择落户贵州、贵安的原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贵阳贵安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全力支持,先后出台“贵安八条”、“强省会”35条等政策,支持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推动“强省会”。
另一个贵州省重大工业项目华彬快消品贵州功能饮料生产基地,于去年7月在贵安新区投产,为贵安新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如今,贵安新区数字产业发展迅速,助力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张燕飞认为,中粮可口可乐以贵州厂为起点,以自动化生产为基础,大力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并借助大数据实现供给与消费的精准对接,让定制化制造与柔性生产发挥更大作用。
据介绍,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厂一期投产后,将安装2条PET汽水生产线和1条PET水生产线。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将开展项目二期建设工作,最终建成约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满足贵州市场的销售需求。项目投产后,其系列产品可以快速到达省内各大市场,极大地缩短运输周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饮品选择,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产业制造基地
3月30日,在贵阳经开区企业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电视生产线上,一台台电视机经过面板定位、插线、检测等50余道工序后完成生产,打包后销往海内外。“以往车间都是单班生产,现在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特别是出口订单的增加,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日产电视近万台。”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张淼说。
生产车间里500余名工人的奋战,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公司的生产报表上——一季度,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电视机约55万台,同比增长38%,其中,17.71万台电视机销往海外。“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机电产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以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极大提振了公司的发展信心,更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计划产量突破260万台,其中出口60万台。这意味着,60万台‘贵阳造’电视机将漂洋过海开拓更多海外市场。”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玉江说。
配合着“出口计划”,海信总公司也将进口采购权下放到贵阳园区,为贵阳海信开拓海外市场夯实基础,不断增强“贵阳制造”走出去的底气。
数据显示,去年,贵阳园区总进口额约566万美元。今年,仅一季度进口额就达到460万美元。安玉江分析这两年的进口贸易变化趋势,欣喜得出结论并定下目标:“得益于外销市场的增量,今年一季度的进口额就快赶上去年一整年的数据。今年,公司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1亿美元。”
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也让漂洋过海的“出口计划”运行更加顺畅。3月14日,“贵阳改貌——深圳平湖南”首趟测试货运列车从改貌站发车。贵阳海信的3000台电视机就搭载这趟列车,周转深圳再通过海运出口至海外。“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提升运行效率、节约运输成本,出口更加便利。未来,公司将视情况更多选择铁路运输,更快打开海外市场。”安玉江说。
如今,多重政策红利的叠加,让贵阳海信的“工业脊梁”越发挺拔。“作为海信集团在全国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贵阳海信将立足贵州、深耕西南地区市场,并逐步向西北、华南、华东、华中区域市场拓展。同时,利用贵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基础,通过不断引入配套企业,完善供应链,扩大当地的配套和供货比例,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产业制造基地。”对于未来,安玉江信心满满。
“小电池”做出“大产业”
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10万平方米厂房内,一排排大型机械臂动作灵活、快速生产,其生产的刀片电池已通过安全性要求最苛刻的针刺测试。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
当前,贵阳贵安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汇集了以比亚迪动力电池、安达科技、正能新能源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集群效应显现。
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在电池的高风险安全点位使用了耐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涂层,让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刀片电池的成本下降了30%,空间利用率提升了50%,具有安全性高、功率大、续航强、寿命长等优点。”该公司项目经理翁勇说,目前,电池主要供应比亚迪汽车,整个项目达产后,将会形成百亿产能规模。
2019年1月,比亚迪公司与贵阳高新区签署《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合作协议》,成立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在高新区的全方位支持和强力推动下,该项目在两年内建成投产。”翁勇说,目前公司共建成6条15GWh产能生产线,2022年一季度产值预计达10亿元,全年的产值目标至少要完成50亿元。“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巨大,很多车企都在工厂里‘蹲守’,等着拿货。”
小小的刀片电池是贵阳贵安新能源产业集群中的一员。据2021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贵阳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超30%。
位于贵安新区的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计划构建从上游磷矿开采、磷氟化工电池材料生产到锂电池制造,并延伸到下游应用,直至电池回收的基于绿色低碳甚至零碳的全产业链体系。
宁德时代贵州时代运营总监周国立介绍,去年12月24日,该项目在贵安新区贵安大道交百马大道处开工,总用地面积约1435亩,规划建设年产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将助推全省新能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产业集群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是弗迪电池、宁德时代的供应商之一。
安达科技主要从事汽车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前驱体磷酸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客车、乘用车、物流车、叉车等领域,成立20余年来,实现了从单一磷酸铁到磷酸铁锂再到电池产业集群,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及电池的转型跨越发展。
“公司于2021年4月在开阳经开区启动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设施项目,目前磷酸铁锂厂房及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另外,年产6万吨配套前驱体磷酸铁生产线也已完成30%,各项施工正在安全有序推进。”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杜澳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4亿元、税收1.2亿元,解决就业450人。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22年,贵阳贵安将抢抓机遇,紧扣“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围绕新型工业化主攻“1+7+1”产业,打造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四个千亿级产业,为“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推动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4月1日,在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药品包装车间,工人快速完成药品包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为助力“开门稳”,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2月7日全面复工复产,今年一季度已完成产值5600万元,同比增长18.3%。
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位于修文经开区的扎佐工业园区,成立于1997年10月,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苗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有国药准字号产品5个,4个产品获得发明专利证书。2021年,贵州绿太阳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6亿元,上缴利税3646万元。
“中药材的种植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助于延伸产业链。目前,公司在开阳、安顺、黔西等地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带动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子明说。
“十三五”以来,贵阳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和先进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逐步形成以医药制造和医药服务为主导,优势资源中药材、健康医疗为特色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
目前,在贵阳区域内的益佰医药工业园、乌当医药产业园等6个医药园区不断发展,集聚了全省70%的龙头企业和主导品种,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如何抢抓文件机遇、发挥好自然和现有发展优势、顺势进军大健康产业市场?在贵州绿太阳公司看来,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可通过发展药食同源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公司依托中药软膏制剂生产线、胶囊制剂生产线两条制药生产线和数十条食品生产线生产肤痔清软膏、日晒防治膏等药品以及刺梨液、刺梨干等食品,深受市场认可,平均每月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
“去年3月21日,我们通过了食用油、辣椒酱、蛋白固体饮料、罐头、冷冻饮品、代用茶、水果制品、饮料共八个单元生产许可证审核,并取得SC认证资格。”沈子明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开拓市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让苗药进入国家药典、国家医保目录等。同时,做强大健康产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