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向阿里巴巴开出了182亿元的天价罚单。
不到10天,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就有了新动作——4月19日,腾讯发布了公司历史上第四次战略升级,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并宣布将为此首期投入500亿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
腾讯此举的个中意味,无需多言。在中央多次强调“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靴子落下,大家关注的目光,自然投向腾讯。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通报,腾讯系包括斗鱼、虎牙合并案在内的几宗并购涉嫌垄断。
当然,腾讯此时宣布战略升级,时间上应该只是巧合而已。对腾讯这样规模的公司,战略升级不是小事,马化腾不可能打无准备之仗。根据腾讯披露的信息,此番战略升级,从2020年秋天开始酝酿,而马化腾在此之前更是已思考数月之久。
当公司遇到重大的外部环境挑战之时,躬身反思自身战略,在腾讯并非第一次。11年前的3Q大战,当时“无所不能”的腾讯因触角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遭到创业者和舆论的“围剿”,马化腾痛定思痛,在《中国企业家》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郑重宣布腾讯的开放战略。他说,“我们不是整条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只要半条命,另外半条命就靠生态里面的其他合作伙伴”。那一次战略调整,彻底改变了腾讯和创业者的关系,也构筑了如今腾讯庞大的生态体系。
此番战略调整显然又有不同。国家强力反垄断,只是外部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战略升级并非腾讯应对反垄断的直接举措,也无助于其规避有关部门对其涉嫌垄断行为做出处罚。但此时此刻提出战略升级,不仅仅是腾讯在反垄断的舆论压力下向全社会表明的一种姿态,也体现了公司对新时代下自身价值的深度思考和果断行动。
从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来看,公司是价值创造的重要角色。社会财富的创造、科技应用的推广、产业变革的演进、民间财富的涌动,都离不开公司的创造。而公司的发展,也总是与时代的进步同频共振。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公司就能获得长足的发展;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企业,最终都将黯然退场。所以,睿智如张瑞敏,才会说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从公司的角度看,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能走多远。这在中国的表现尤为明显。在西方经典理论中,公司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可以积极冒险,“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但在资本主义的改良过程中,资本也意识到追逐利润必须处理好与社会、环境、劳工权益等之间的平衡,也就有了公司的社会责任。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公司所承担的使命,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第一代企业家在经历了长期积贫积弱的生活后,有着浓烈的产业报国和富民情怀。他们创业的突破口,往往都是严重短缺的行业,公司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在同一轨道上。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难题的突破,离不开企业层面的改革创新。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民营经济活跃,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好,公司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可见一斑。
11年前腾讯调整战略,是互联网巨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遇上的新问题——当巨头的无边界扩张阻碍创业者成长的时候,巨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腾讯彼时选择了开放,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构筑生态体系。如今,腾讯遇上的同样是一个新问题——当传统意义上公司业务的发展,已不能支撑起社会所需要的巨头公司的价值底座之时,公司应该怎么选择?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会和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一起,成为腾讯未来所有业务的底座,“这个底座如果扎得不够深,上面就长不大,天花板肯定会出问题”。也就是说,腾讯要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长期社会价值的探索中,找到基业长青的可能。
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企业家应有的格局和视野。腾讯并不完美,存在诸多遭人诟病之处,但其在外界压力下的自我省察和进化,值得肯定。社会发展同样如此,我们国家也有诸多问题需要逐一改进和解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仍然需要同频共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