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改革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就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从“简政放权”入手,推动“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综合施策,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重大成效。
一是通过“放”的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不到6000万户,增长到现在的1.4亿户。二是通过“管”的改革深刻地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科学监管、公正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91位跃升到2020年的31位。三是通过“服”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过去长期存在的办事难、办事繁的问题发生明显好转,我国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整体上已达到世界前列。四是通过“营”的创新培育了国际竞争新优势,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放管服”改革为我国抗击疫情和促进复工复产、复业复市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期待,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延续与深化,本质上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管服”改革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实践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目的就是让市场能够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管服”改革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让政府更有为、更好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放管服”改革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初心使然,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
培育、保护和壮大市场主体,是经济工作理念、思想和战略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增强了经济发展韧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顺应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的生动历史。我国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立足点,从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扩展至了社会财富的所有源泉,这是经济工作理念、思想和战略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围绕市场主体所需所盼,以市场主体为中心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得到了保护和壮大,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社会财富不断涌现,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
二、“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放管服”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迈上新台阶。
在“放”的层面,一是继续精简审批事项。我们要顺应社会普遍期待,对各类变相审批继续清理精简,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实现实质性的“照后减证”。特别要继续简化投资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继续压减涉及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事项,以便在更大范围放宽市场准入。
二是继续降低各类成本。我们要出台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的减税降费举措,重点规范涉企收费项目,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决不能让不合理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
三是继续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要在更大范围内简化企业退出机制,重点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和自然人破产制度,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在“管”的层面,一是增强事中事后监管公平性。要对取消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对应的监管责任主体和举措。“双随机、一公开”促进了执法公平,要继续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严格执行抽查事项清单,同时辅之以其他必要的监管方式。
二是保持重点领域监管高压态势。对食品、药品、疫苗等重点领域,要让监管切实覆盖和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强化全主体、全品种、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使常态化监管常抓不懈。
三是提升精准监管和综合监管能力。事中事后监管要硬起来,要有效能,必须强化监管手段,提高针对性,增加区分度。要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推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生态环保、医疗保障、医药招采、工程建设、节能等更多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增强监管精准性。
在“服”的方面,一是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要尽快出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性文件,提升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水平,稳步推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
二是优化民生服务供给。要按照中央办实事、解民忧、纾民困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审批服务便民化,扩大民生服务供给。
三是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近几年,公用事业便利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有的地方报装手续仍然偏繁、时间仍然偏长、费用仍然偏高,市场主体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要持续深化这些领域改革步伐,推动公用事业单位优化报装流程,公开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放管服”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连续作战的韧劲,把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使中国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