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科技元素”里的东北制造
小到奥运健儿脚上的发热袜,大到飞驰的冬奥列车……正在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除了东北运动员的亮眼表现和富于感染力的东北话,“科技元素”里的东北制造也备受关注。
拥有深厚装备产业优势的东北,紧抓北京冬奥会机遇,将优势延伸至冰雪产业。政府支持,政策助力,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东北正借着冬奥会之势,兴冰雪装备之器。
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车间。(采访对象供图)
“东北制造”频频亮相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最后一棒火炬留在火炬台“大雪花”中心。伴随音乐,主火炬缓缓升起……电视屏幕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看到一切顺利后,松了口气,不禁鼓起掌。
最后一棒就是主火炬!这一创意惊艳世人,但却给研发团队出了不少难题。主火炬要提高艺术性,减少重量,还要保持稳定性,对材料的要求极其严格。苏彦庆带领团队对众多3D打印材料反复进行测试,最终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火炬及燃烧系统,为主火炬完美绽放贡献了一份力量!
远在吉林辽源的刘晓辉,在观看滑雪、滑冰比赛时,除了关心成绩,还格外注意运动员的双脚。“他们脚上穿的可能是我们研发的冰雪袜!”他说。
刘晓辉在辽源市东北袜业园研发中心工作。园区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合作,为运动员“量脚定制”冰雪袜。选用北极绒、纳米纱线等多种材料,让袜子实现自发热功能,与同类型袜子相比增温能力更强。团队还在结构和造型上下功夫,让运动员感觉更舒适。随着比赛拉开帷幕,他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期待赛后反馈,进而不断改进。
在举办高山滑雪等比赛的延庆赛区,赛场一旁,一个类似房车的“大块头”里,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区开展雪板打蜡作业。雪板打蜡是滑雪运动中很重要的工作,甚至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过去我国在雪蜡车研制领域处于空白。冬奥会前,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勇担重任,用不到三个月时间完成了研发制造。为了保障雪蜡车出色完成工作,公司还派送了四名维修工人,实时待命,做好运行保障。
智能的比赛场馆“冰立方”,红色耀眼的雪车,运动员脚踏的冰鞋……众多设备产品背后,都刻着“东北制造”的烙印。一位网友的话引发众多点赞,“咱东北不仅输送运动员,制造各种酷炫设备也不在话下!”
东北元素身后的创新印记
为何东北元素在冬奥会上频频出现?
部分参与到冬奥会设备产品研制的企业告诉记者,这离不开东北在装备制造产业上的深厚底蕴。东北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施,更多东北企业抓住了机遇,将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优势延伸至冰雪产业。
“冬奥会在家门口举办,给了我们很大鼓舞。”出生于体育世家的李向东拥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曾经是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他,创立了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随着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他将注意力投向了冰雪装备。他的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采用先进的航天复合材料和多项航空设计技术,为专业竞技级滑雪比赛设计新型滑雪板。与国外动辄上万元的雪板相比,新型雪板预计售价在万元以内,降低了运动员的训练成本。
为了更加高效完成研发工作,很多东北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开放合作取得成功。研发主火炬的苏彦庆团队,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突破。面对几乎为零的数据积累,中国一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攻关,打造国产雪车,收获了“大国名片、外观惊艳、快如闪电、身轻如燕、坚如磐石”的美誉……
这些企业无一不流淌着“创新”血液。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黑龙冰刀、天行健数字滑雪等企业一系列产品需求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产品快速研发和升级换代。
“东北制造”未来可期
赛场上,比赛如火如荼开展,冬奥健儿不断传来佳绩。赛场外,东北黑土地上,一些冰雪装备企业正加紧开工,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设备保障……冰雪产业发展势头一片大好。
“众多东北元素服务于冬奥会。但总体来看,东北的冰雪装备制造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大潜力。”黑龙江天行健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市体育产业协会会长田明珠说。
多位东北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坦言,由于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起步晚,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市场规模不够理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低,整个产业尚处于低端,没有形成足够成熟坚韧的产业链。
有业内专家也提出,企业的市场意识仍需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拓展市场的能力。
从国家到地方,已经意识到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家有关部门已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作为冰雪大省,东北各省已经开始布局。吉林省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打造“3+X”全产业链发展新路。黑龙江省印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明确发展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家冰雪体育装备制造基地。
“打造冰雪产业,需要营造良好的集群式发展环境。”田明珠说。吉林、黑龙江都在进一步加强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引导省内重点制造企业发展冰雪智能装备,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健全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引入国际冰雪装备品牌、产品和技术资源,加大国际合作。
借助冬奥会的东风,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培鸿信心满满。眼下他正在招兵买马,加大冰雪产品设计人才引进力度,招聘更多高层次人才,提升冰雪装备产业质量。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姚毓春说,应积极承办国际性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层论坛、博览会,加强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和品牌的全方位推介,让更多目光关注到东北冰雪装备制造业。(记者 陈俊 孟含琪 杨思琪 长春报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