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布局 上规模 提水平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也纷纷调整优化战略,腾挪更多资源投向这一领域。除了加大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力度,整合并购动作也是不断,一批项目正加速“落子”。
签约19项,总投资超1500亿元——在日前举行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会上,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学”)与多个地方政府、国家重点高校、国内外相关企业等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和项目合约。
“这些项目涵盖能源化工、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研发、高端新材料、工程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中国化学战略布局、发展方向、资源优势和产业重点。”中国化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上海华谊、新疆新业等签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将助力中国化学特色化工实业渐成体系,加快培育实业、发展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启动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多部门持续发声,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在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上持续发力。
记者注意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正深化转型升级、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创新支撑,致力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体系化布局。
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为例,这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和业务发展情况,今年实施了战略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重点支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网络安全、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业务控股为主,前瞻业务基金探路,通过“双轮协同驱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布局的投资生态。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提升科技创新力,我们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研发的早期投入布局控股机会。例如,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搭建‘科研+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国投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国投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也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累计投资项目超290个、金额超3000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
“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我们正积极筹设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中国国新有关负责人透露。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在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看来,企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打好组合拳,除了加大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力度,还要充分利用市场化整合重组的手段,与科技创新等长期手段形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
就在10月举行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会上,14组23家单位分两批进行了重点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涵盖了矿产资源、医疗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关键领域。
从多方透露的信号来看,作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关键举措和有力抓手,未来企业专业化整合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记者获悉,兵器装备集团下一步将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进对外战略性重组,加大内部专业化整合,丰富完善专业化整合方式方法。其中包括,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共建产业生态圈等多种方式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投资并购,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企业。
地方也在积极谋划。例如,河南将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支持省管企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申报为培育业务并视为主业管理,支持优势企业沿产业链实施并购重组、加强产业协作。
在采访中,众多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政策尚未形成合力、部分地方和企业盲目布局、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创新产业等问题。
朱昌明建议,各地方、各企业要找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位置,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把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更好融会贯通起来,不断开发出具有广阔应用空间的高价值科技成果,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不竭的源泉。(记者 王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