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成功。那中国工业化是怎样成功的呢?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工业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搞了市场经济,允许外资、非国有企业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发展得来的。其实,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发展战略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导致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城乡人民处于贫困状态。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奇迹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
首先,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没有的。我国有独立的主权、独立的军队,强大的军队使外国的势力对中国敬而远之,不敢对中国的领土、主权进行侵犯。在抗疫过程中,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能够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加之我国的国民素质也比较高,能够自觉遵守、主动配合政府的指令,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相反,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普遍泛滥,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巨大优势。
新中国成立之后,最伟大的改革是土地改革,把地主、资本家的土地都没收,再重新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农民。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城乡人民处于贫困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口在不断增长,但土地并没有增加。这也就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问题,即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实际上,中国历代王朝的垮塌大多是因为人口大量繁殖,土地没有增加,再加上极其繁重的税负,导致了王朝的垮塌。
除了土地改革之外,新中国还有很多其他成就,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是中国的教育成就,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扫盲、加强教育。另外,还有医疗以及后来发展的交通、通讯、能源、水电设施等。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化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技术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为日后的改革开放积蓄了力量。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探讨中国工业化的成功,有一个有价值、值得关注的问题——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的土地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制,城市的企业是国有制,那时生产效率比较低。到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到90年代之后,国有企业开始大规模改革和重组,中国的水电、交通运输事业、高铁、医疗等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为经济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把解放后30年集聚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20年底,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万亿元,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