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大家普遍认识到,这一课题,复杂且难度大。如何真正认识数字化,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是解题的关键。数字化转型是高难度的前沿课题,在此我简单谈几个问题,但很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现在没有标准答案。
一、深入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深入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解题的起点。通过不断反思总结的良性循环,我们才能加深对数字化的认识,才能不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过程中偏离轨道。
具体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明白“转什么”。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无法用三言两语概括。“转什么”,是全方位的转型,不是具象到某一工艺或某种技术。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革命汇聚而成,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包括经济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已经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也就是数字文明。当然这种文明形态还只是雏形,还在进一步演变中。
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不只是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方式变化,更重要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这是关于思维范式、研究范式的革命,将颠覆传统理论构建的认识框架。原来,我们从三维的视角认识世界,数字革命将带领我们从三维走向四维,甚至高维。
“以虚控实”,是数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实”指的是现实的物理世界;“虚”指的是超三维的虚拟世界。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革命。传统的认知逻辑无法解释当下的数字革命。因为物理世界的逻辑是二值逻辑,只有真、假二值,要么“是”,要么“不是”。超三维的虚拟世界的逻辑是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是”,一种量子状态。受传统认知逻辑的限制,虽然我们一只脚已经跨进了超三维的虚拟世界,但是没有完全进入。走向超三维的虚拟世界,要推动思维范式的转型。如果按照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方式考虑数字化,很多问题将无解。比如数据确权、数据交易问题,按照传统工业化条件下所有权、产权的思路是无解的。对数据先“确权”本身就是工业化思维的一个体现。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革命大趋势中微观主体的转型。这种转型意味着微观主体要重新定义、重新构建。如果中小企业这些微观主体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简单地把信息化、自动化理解为数字化,则不可避免地会被时代淘汰。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要有新的认识,比如“什么是企业”。同时,我们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良机。无论是“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都是在强调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说,有些阶段可以跨越,不必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发展。有些企业可能认为,连信息化都没有做好,如何做到数字化。这就是原有的路径依赖局限了认知。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不等于数字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不等于数字化。数字化包括企业的核算方式、管理方式、生产组织方式、营销模式的彻底变革。不仅是企业整体的改变,还有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关系的变革,也意味着政府的指导支持方式,营商环境的标准也需要改变。
要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数字化的底层运行逻辑。在工业化条件下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成熟经验。但在数字化条件下,我们要跳出工业化思维,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如果仍然沿用工业化的逻辑,政府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理成效,企业也不会有十足的获得感。只有反复思考,不断调整,才能让政府与市场形成发展合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行业细分和供应链交叉融合的趋势。比如,在工业化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产业政策,是产业分工基础上的产品、服务同代(同代技术、模式)的竞争与垄断。现在我们谈得更多的是供应链,是产业融合基础上的数字服务跨代竞争与合作。所以,数字化的逻辑与工业化的逻辑有很大区别。数字化的逻辑包括“以虚控实”、“以软件定义产品”,虚拟化正逐渐覆盖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在工业化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学概念,比如垄断、竞争、破产。以工业化时期的标准衡量数字化,很可能会阻碍数字化的发展,掉入传统思维方式的陷阱。
二、数字化服务市场是一个新市场
数字化是一个新的市场形态。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化服务市场的形成,因为所有行业都需要数字化服务。因此,数字化服务市场形成了新的市场生态。数字化催生新业态、新生态、新经济、新模式,但还存在一些认识偏差。一些人认为硬核技术的创新是创新,模式、业态的创新就不是创新。其实任何技术的创新,都需要新模式、新业态的支撑。从整体上看,制度创新是前提,然后是模式、业态的创新,最后是要素创新,也就是技术上的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例,这样的技术只有在大国、大企业才能进行研发的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要依托制度、模式的创新。因此,要有新的支持政策和监管规则,因为适用于工业化的监管规则已经不适合现在了。我们不能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痛点、难点和堵点是“症状”,而非“病因”。
数字化转型,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培育新市场,构建适宜的环境,而不是在既有路径上给予一些原子化支持。例如,为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共享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长三角地区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创新券是指利用长三角试点区域财政科技资金,支持试点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内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一种政策工具。这样的探索,是值得深思的。政府发力的重点是强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等,尤其是其中的标准、规则,这是重要的市场环境。政府自身的数字化要先做好,因为政府数字化是企业数字化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置条件,是数字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三、数字化转型需要新的财务规则
新的财务规则主要关切的是数据问题。数据,既是资源,也可以变成资产,甚至是资本。如何让数据进入资产负债表,正确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信用,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财务规则。
四、数字化转型需要大中小企业一体化推动
数字化转型是整体的,不应把中小微企业独立出来。大中小企业之间应当形成市场化合作,发挥大企业的作用,以企业培育企业,以市场监管市场,政府通过大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效果可能更好。大企业包括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大企业、数据大企业,它们更能从供需两方面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