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3-10-25 13: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工业革命时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重塑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正在成为继机械化制造、标准化制造、自动化制造之后的新型制造方式。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是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智化转型是“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人工智能技术更高阶段的产物,是数字化发展中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与智能化过程中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就是应用“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的基础上,推进企业内部、企业与相关合作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价值网络中不同企业之间,基于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合作、协同与共享,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智慧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的过程。通过数智化转型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数智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节能减碳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民生,以数智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态治理方式变革。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优化能源调度和精准实施梯级利用,可在促进工业节能减碳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数智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变革,通过提高碳排放效率实现“数字减碳”。数字技术向制造业领域渗透并实现融合,可以改善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比例,使得制造业企业提高对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集成应用智能传感、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生产全流程碳排放追踪、分析、核算和交易,倒逼制造业企业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提升生产过程管理的精准性从而降低污染排放。

  以数智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技术共享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制造业企业由高投入、高耗能和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模式向低投入、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模式转变,通过向服务业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绿色低碳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

  以数智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生态化发展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驱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通过数字业务发挥生态圈创新潜能,能够推动制造业生态化发展。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要以生态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为主要目标,从研发投入、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和组织管理等环节出发,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对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进行生态化改造,引入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特定区域空间内的产业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系统化的融合、协调和优化。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资源向生产资源、生态财富向资本财富转变,通过各类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充分利用,消除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实现产出增加和利润增长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进步,促进生态与产业、生态与经济、生态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推广中心,推动数字生态与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平台汇聚工业大数据、工业APP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等资源,推进平台生态体系赋能行业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新型制造业生态系统。

  以数智化转型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通过数智化转型补齐产业链短板,突出抓好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综合竞争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布局应用,加快关键芯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工业基础领域的自主化进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用平台”,推广大中小融通创新模式,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加快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数智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应用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模式和手段突破生产制造中的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制造企业能源利用技术和生产工艺,推动绿色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催生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制造决策系统、绿色产品回收系统等数智化绿色生产平台,助推制造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实现提质增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制造环节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能力,对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多源异构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度分析,发现并消除导致效率瓶颈与产品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统筹协调国内外先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装备制造商、工业软件开发商等优势资源,建立面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平台,为智能化转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支持,完善协同制造、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赋能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

  以数智化转型

  增强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转型将引导企业聚焦新科技、新产品、新业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对要素投入的生产特征数据的采集、整合与分析,有效解决信息碎片化、不对称等问题,为科学生产决策奠定基础,促使企业生产活动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数字经济的高渗透性、高附加性、高带动性、高融合性等特点,统筹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领域,形成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与转化相配套的梯次研发体系。推动绿色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快培育多种创新主体,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对产品制造、设计研发、工艺流程和资源利用等环节进行优化和重组,推动生产和污染治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企业边际创新成本并实现技术溢出,提升企业创新回报,为绿色创新提供技术支撑。鼓励电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筹共享低碳信息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支撑,共同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创新生态。

  (作者余东华 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估指标、发展规律与路径选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点赞()
上一条:2023深圳·中国1024程序员节在龙华区启幕共创软件产业新生态 齐绘数字经济新蓝图2023-10-25
下一条:“智能客服不智能”或将结束,大模型带来革命性机遇2023-10-25

相关稿件

助力乡村振兴+减碳赋能 数禾科技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11-05
政策利好密集释放 制造业投资蓄势添能 2021-09-14
产品研发数字化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突破 2022-10-24
加快低碳转型 助推“十四五”绿色发展 2021-03-23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多路推进 2022-08-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