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陈世阳:为什么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2023-12-19 09:0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陈世阳:为什么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一、体育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内在矛盾突出

(一)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日益增长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根据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规划,到203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的人口要达到45%,也就是6.3亿人左右,与2019年相比要增加1.4亿人。

其次,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健身就会成为刚需。2015年我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大关,这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持续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提供了内在的持久动力。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万美元,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导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健身的需求不断提升。

另外,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人均体育消费1330.4元。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个人均消费水平比6年前的926元增长了13.7%,增长幅度相当大,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这个消费水平还不到世界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的十分之一,说明我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增长迅速,潜力巨大。

此外,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从媒体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亚健康人群占了整个人群的41.3%。2021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年人体质呈下降趋势。与2014年监测相比,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继续增大,其中肥胖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横向比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健康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该报告将健康现代化分为健康现代指数、健康生活指数和健康服务指数三个维度,并以高收入国家为参照对象。在这三个指数上,中国分别只有41分、55分和30分。整体而言,中国的健康现代化水平在被调查的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属于健康初等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二)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第一,体育发展系统不均衡。当前,我国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按年龄划分呈“马鞍形”。也就是说,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较高,而20岁至50岁以下的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残疾人群体等特殊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其中,青少年体质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少年体质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育健康问题或青少年群体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因为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

第二,体育发展机制不均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整体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应该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形成有机的整体。然而,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体育的发展机制尚未达到理想的局面。

第三,体育产品供需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供给侧。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供给量尚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另外,国家对体育的公共产品投入仍然较低。从财政部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到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体育支出的占比是下降的。尽管国家对一般公共支出的总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体育支出的占比仍然偏低。

从需求侧来看,体育消费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人口比例总量偏低,支持消费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如互联网)需进一步建立完善,体育消费观念与体育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城乡居民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

二、体育的功能价值日益凸现与体育改革发展短板的内在张力上升

(一)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成为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目标,体育事业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流取得了辉煌成就,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现。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如何理解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体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育运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第二,体育强国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体育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国民健康程度的标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把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

第三,体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业。2019年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独特的和获得大众识别并认可的功能。

(二)体育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呈现多样价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第一,政治价值。对内方面,体育具有维护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的价值功能。新时代,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团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不同阶层的收入、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如何凝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就是体育,特别是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振奋民族精神、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凝聚民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外方面,体育可以促进国家间合作与交流,提升国家形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主席重视体育的外交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元素始终贯穿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动。比如,2015年习近平主席会见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的时候,谈及中英双方要加强体育交流;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芬兰的时候,确定把冬季运动作为2019年中芬两国外交的主题;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在柏林同默克尔总理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在天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

第二,经济价值。一是体育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首先,人作为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活力。其次,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研究表明,在体育领域投入1元钱可以减少7元钱的医疗资源消耗,这个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

二是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体育产业具有能源消耗小、环境友好的特点,可以与一产二产有效结合,带动一产二产转型升级,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

第三,文化价值。一是体育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下班后可以在街边、公园里、小区里看到大妈们跳广场舞,我们还可以观看体育比赛,享受体育带来的激情和梦想。此外,还有体育类型的电影等等,这些都证明了体育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体育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体育运动能够长期伴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人类发展史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推动文明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而体育的内涵正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此外,许多体育比赛和体育项目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第四,社会价值。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015年,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时讲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在民众中倡导和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把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首先,体育有利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一是体育运动有利于降低人的攻击性,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和稳定。二是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社会共同语言,有利于社会包容和稳定。三是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其次,体育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开始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是文明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

第五,生态价值。体育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强调,“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首先,体育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绿色革新。北京冬奥会被称为“最绿色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场馆的照明用电,特别是张家口地区的场馆,都是使用绿色风能和太阳能。我们大量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用绿色环保的制造工艺,从而带动整个生产方式的绿色革新。

其次,体育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大众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体育和环保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体育爱好者也是环保人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理念已经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潮流,也成了其核心价值。因此,通过“绿色体育”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可以引导大众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三)体育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短板和挑战

第一,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组织、赛事活动供给不足。在健身场地方面,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方便就近使用的公共体育场地缺口比较大。在健身组织方面,大众健身的组织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从而制约了全民健身的常态化和生活化的开展。在全民健身的赛事活动方面,我国目前的竞赛体系基本上是围绕着专业运动员和竞技体育展开的,而面向大众体育赛事活动较少且不成体系。

第二,青少年体质状况持续下滑。尽管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普遍增加,但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脊柱侧弯问题日益严重,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第三,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面临国际奥委会项目调整的压力、潜优势项目基础不稳、突破乏力,落后项目特别是男子“三大球”项目发展水平长期低位徘徊。二是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三是体育协会改革整体进度滞后。

第四,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二是在需求侧和供给端存在一些制约,其中国民体育消费能力约束和新的体育消费场景供给不足是突出问题。

第五,体育对外交流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国际体育话语竞争优势依然不足。二是从国际履职和参赛来看,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高层、决策层领导职务的中国人数量较低,年龄结构偏老化。三是“大协同”的体育对外交往机制尚未形成。四是体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世阳《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摘编整理)

点赞()
上一条:电影“路演”票一张炒至上千元!“路演变现”背后谁在获利?2023-12-18
下一条:AOC显示器亮相《国风之美,底蕴与传承》颁奖典礼,还原照片本真美2023-12-19

相关稿件

蓝庆新:为什么要加强建设贸易强国? 2023-11-13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2-08-26
航天科技: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2023-02-03
奋力耕耘正当时——农业强国建设一线的四个故事 2023-04-17
中国铁塔: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底座” 2022-01-0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