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上海:文旅融合催生“新楼宇经济”

2024-08-23 14: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次阅读
 
上海:文旅融合催生“新楼宇经济”

  在繁华商圈看一场音乐剧,到“二次元”主题商场打卡一场快闪活动,跟着漫展、演出奔赴一座城……这个暑期,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点燃”了一座座城市楼宇的消费活力。

  迅猛生长的“新楼宇经济”,正在成为上海文商旅融合共生的生动注脚。

  拖着拉杆箱,直奔小剧场

  每到午后,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上的亚洲大厦便热闹起来,楼内的各个剧场逐渐“苏醒”,等待着八方来客。

  年轻剧迷们排队取票、拍照打卡,从江苏扬州来上海看剧的小光将行李箱寄存在大厦前台,“有一个很喜欢的卡司(音乐剧演员统称)今晚有演出,特地赶过来看”。

  亚洲大厦,这栋看似老旧的写字楼里“藏着”19个“星空间”小剧场,仿佛“一个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三天密集式的观剧打卡,小光已连续看了5部音乐剧。作为一名深度剧迷,她的看剧记录绝对算得上高频,“我曾经在17天内看了23场音乐剧,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上海一趟”。

  “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已成文商旅融合消费的一种常态。如今,《阿波罗尼亚》《翻国王棋》等音乐剧火热出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到上海。随行的拉杆箱,成为不少剧迷看剧的标配。“每次看剧,我的装备都很齐全。”剧迷韩露展示着自己的行李箱说,“望远镜、拍立得、相机、票夹,还有一些给演员的小礼物。”

  来自广州的剧迷小新带着朋友专程来上海看音乐剧《阿波罗尼亚》,这部剧她已刷了不下20遍。“很多台词、情节都已烂熟于心,但每一次不同演员组合演绎产生的化学反应却不一样。”《阿波罗尼亚》的剧场空间原本是写字楼里的美容院,如今被改造为一个仿真酒吧。这种沉浸式体验备受年轻群体好评,一些观众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选座经验,解析不同座位的不同观剧体验。

  在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周边,从亚洲大厦到延安东路的大世界,再到南京东路的第一百货和世茂广场,短短几公里的路程里,包含了数十个演艺新空间的小剧场。在这些规模不一的剧场中,每天都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各类演出。相距几步之遥的小剧场,彼此驻场音乐剧的题材和风格大相径庭。

  刚刚在大世界看完沉浸式推理音乐剧《小说》的剧迷阿舟,正奔赴上海第一百货准备看环境式音乐剧《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每次‘连打’(指一场戏散场后立刻前往下一场)都像是在体验‘快穿世界’(在不同时空中快速跳转)。”阿舟说。

  著名的上海大世界,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年的哈哈镜、魔术、杂技、戏剧等曾风靡一时。近二三十年来,大世界经历几次转型,一度有些“迷茫”。“百年老店”如今活力满满,转机出现在最近两年,大世界转型成“演艺消费集聚区”,引进了诸多音乐剧经典剧目,同步引入诸多年轻态主题餐饮,经常举办年轻人扎堆的各类活动。

  有了客流,自然会带动周边的消费需求。“剧迷通常是‘吃完饭上楼看剧,看完戏下来喝杯咖啡’,演艺与消费高度集聚,看剧与社交融为一体。”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表示,“在我们一楼的戏剧酒吧,你甚至可以喝一杯与剧目同名的精酿啤酒。”

  响当当的上海第一百货,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在老一辈的记忆里,“一百”的王牌是服装、糖果、百货;而在“Z世代”眼里,“一百”已经成为潮流打卡地。这个转型,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在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总经理赵维刚看来,“星空间”的加入是第一百货等线下商圈近年来转型升级中的重点。“这几年来,线下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越来越趋于一致,连入驻品牌也同质化严重。”赵维刚觉察到,想要盘活老牌商场,拥抱“年轻化”的内容改造势在必行。

  2022年10月,第一百货商业中心首次尝试在商场里办艺术展。“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在这次成功后,赵维刚意识到商业综合体想要吸引年轻消费者,不能只靠传统零售和餐饮,还需要加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

  之后不久,第一百货腾出85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改造成19个“星空间”沉浸式小剧场。“我们11楼有一个带穹顶的展示大厅,原来利用率很低,现在变成一间有穹顶的‘剧院’,能容纳400位观众同时看剧。”赵维刚拿出一组数据:2024年1月至7月,第一百货平均每天有5部剧同时上演,周末日均入场观剧1200人次。今年暑假的周末时段,全天最多有20场演出。截至2024年7月底,“星空间”已演出近2100场,观众人数近14.5万人次。

  “可以说,我们成功探索出一种围绕剧场运营的消费新路径。”赵维刚说。

  为了让年轻人有更好的消费体验,商圈经营者也在配套服务上做足功夫。如今的亚洲大厦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生意红火。“我们隔壁的两家宾馆现在都把一楼大堂改成了餐厅。”“星空间”的运营方、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阮豪说。

  拥抱“Z世代”,“谷子消费”热

  上海第一百货不止有音乐剧,还有“谷子”(即Goods,特指二次元领域的衍生商品)。每逢周末,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四楼就会迎来一场“二次元练摊大会”。

  来自杭州的摊主阿胡是一名资深“二次元”爱好者。“来上海搞‘二次元’,是沪苏浙皖动漫游戏爱好者的日常。这次来摆摊主要想认识同好,也想把自己闲置的‘吧唧’(Badge,意为徽章)出掉,没有想过能挣多少钱。”

  经过“二次元”改造的第一百货,人流显著增加。“我们的‘二次元’商业区现有3000平方米的体量,改造后C馆客流同比上升了70%。”赵维刚笑着说,“新增客流大多都是年轻面孔,整个商场朝气蓬勃。”

  第一百货、世茂广场、百联ZX、静安大悦城……如今,“二次元”店铺正快速涌入上海各大商场,各地“二次元”迷们纷纷来此打卡购物。

  从北京专程赶来上海购买“二次元”周边的苏小姐是动漫《间谍过家家》的粉丝,在她的行李箱内,毛绒玩偶、手办模型、文件夹、便签条等周边应有尽有。“上海有很多线下活动,‘谷子’品类也齐全。我打算这次多‘吃点谷’,回去可以装扮自己的书桌和卧室。”

  “00后”漫迷小散趁着暑假专门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回国,来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我是游戏《光与夜之恋》的粉丝,这次来是想蹲一下几款游戏的‘无料’。”所谓“无料”,即展台发放的免费动漫游戏周边。

  根据《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让“二次元”成为线下商圈的转型改造路径之一。

  上海静安大悦城总经理王岩认为,传统商业综合体要想成功转型,把准年轻人的脉很重要。走进现在的静安大悦城,许多打扮成动漫角色的年轻人在商场内自在打卡、互动、购物,带动整个商场的业绩,以摩天轮为代表的“魔都爱情地标”,也逐渐进阶成为“点亮万般热爱”的“二次元打卡圣地”。

  经营漫画书籍的樱漫书店今年4月在上海静安大悦城开业。店长小玖告诉记者,开业的头三个月,基本每个月都能有200万元的营业额。“尤其在五一假期,5天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

  酷乐潮玩静安大悦城店的店长赵红梅也对今年的销售额颇为满意,“今年6月我们销售额有100万元,在全国300家门店内是次元领域的第一名。当然,我们的定位更偏向‘二次元’方向,平时也会通过互联网做好产品推广和客群维护。”

  今年3月,chiikawa×miniso主题快闪店全国首站登陆上海静安大悦城。“开展首日10小时销售金额就达268万元,创下我们IP展单日最高销售纪录。”王岩说,活动历时39天,创下超2610万元的销售金额,一举打破商场开业以来IP展销售金额纪录,带动15万人到场购物。

  “我们的‘二次元’业态场地只占总商场面积的6%,但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8000万元。”王岩介绍,2023年,静安大悦城共举办24场IP临展+快闪店活动,创下近1亿元的销售业绩,其中有5场突破千万元。2023年静安大悦城的客流比2021年增加了30%,销售额增加了33%,创下自开业以来的新高。

  世茂股份上海世茂广场助理总经理文婧也深有感触:“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情绪消费’被不断强调,体验感和沉浸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二次元’业态的布局可以为线下商场带来新鲜感和新流量。”

  “流量”变“留量”,还需长思量

  面对消费热,还需冷思考。“流量”变“留量”,一字之差,背后却有很多工作要做。让“新楼宇经济”持续释放消费活力,需要久久为功。

  不论音乐剧还是“二次元”,想要进入规模化的良性循环,还要算清背后的经济账。“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产出与回报,是没法让一个产业壮大的。”许丽说。

  这也是阮豪先从小剧场做起的原因。“小型音乐剧成本可控,不仅能降低投资风险,也有利于爆款剧目的孵化。”阮豪说,“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末位淘汰,再不断上新。我们计划到2026年,剧场数量从现在的60余个拓展至100个。这两年演艺产业发展很快,相信这个市场还有巨大空间。”

  产业良性发展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可期的职业前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演员何铭海最近正忙着排练新剧《末日迷途》,“以前想演戏,却没什么机会。这两年上海音乐剧市场氛围越来越浓,也让我能专注演艺事业,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相关产业的经营者看来,上海能有如此活跃的文旅产业市场,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2017年,上海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广“上海艺术商圈”合作模式,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引导促进动漫游戏会展平台发展,活跃动漫游戏及衍生产品消费。

  坚守服务意识是“新楼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周到的公共服务是留住消费者的重要一环。如今,上海的城市服务也越发周到,从神经末梢的改变积累好的口碑。

  今年7月,上海地铁试点行李寄存服务。乘客可在包括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南京东路等12座车站内的24个寄存点寄存行李。一些商场、酒店也设置了临时行李寄存区域。不仅如此,一些聚焦“二次元”产业的商场还自发为漫展游客提供交通服务。今年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期间,静安大悦城为游客提供专车接送,从展会直达商场继续“二次元之旅”。

  事实证明,当传统商业综合体与最潮的文化内容相融合,新世代的消费潜力和未来可能性会被无限激发。从一个个拉杆箱不断涌入,到一栋栋写字楼的改造升级,潮流文化产业驱动传统商圈消费热,背后是上海文化产业供给的不断丰富、配套服务的快速优化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稳步提升。

  文商旅融合,让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文化享受,也让传统商业“凤凰涅槃”,“楼宇经济”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王永前 杨金志 程思琪 周杉)

点赞()
上一条:冰雪消费“反季热”“冷经济”如何释放“热效应”2024-08-23
下一条:“文旅+”不设限 山东解锁“新人设”2024-08-23

相关稿件

文旅融合走向新形态 2023-09-16
文旅融合烟火气 点亮城市“夜经济” 2024-05-11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4-02-13
2024首届南昌绳金塔论坛:文旅融合的“红色引擎” 2024-01-31
天津宁河农文旅融合增活力 2024-05-2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