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向“智造”要效益要动能

——从工厂车间透视一线生产提质增效

2023-05-04 10: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向“智造”要效益要动能

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恢复进一步加快,扭转了去年10月份以来持续下行的态势。《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中了解到,在生产稳步回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向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要效益、要动能。

  注入动能 先进制造业稳健发展

  4月下旬,《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进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只见在机械臂的旋转挥舞下,一张叶片的加工精度可达0.03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1/3。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今年3月份,由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G50)商业示范机组,在广东清远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的空白。

  东方汽轮机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G50研制过程中,东方汽轮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形成燃机设计/制造标准超1000项,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能力。创新赋能效应不断释放,一季度,东方汽轮机新增生效订单同比增长30%,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

  今年以来,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我们扎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部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近期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投入海外商业运营,我国交付全球最大24188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成功研制、获证上市。

  工业经济相关指标也进一步印证了先进制造业稳健发展的态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5%、53.2%,绿色低碳产品较快增长。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产品需求扩大,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增多,带动作用也在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向纵深推进

  电子看板实时监测显示车间运行情况、搬运机器人跑来跑去精准运送物料、“黑灯工厂”24小时不间歇生产……眼下,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呈现如此生产场景。

  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兴通讯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每分钟可以生产5套基站设备,承载了中兴通讯60%以上5G基站的生产。在这里,“用5G造5G”的生产变革正在进行。

  步入生产车间,《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与传统车间里人员忙碌、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这里生产线上灯光相对昏暗,只有机器和机器之间有条不紊地“交流”:数台AGV小车装着货物、摆正方向,自动驶向生产线;机械臂灵活翻转,完成运输上料、点胶、装配、检查等数十道工序;智能控制室里,大屏实时显示着生产指标、货物流向……

  “‘黑灯工厂’并不是真的不开灯,而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也可以智慧化运行。”中兴通讯智能制造专家关健说,5G的创新应用将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与传统生产线相比,工厂生产效率提高111%,交付周期缩短48%,智慧化生产线不仅出错率低,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G、人工智能等加速渗透至生产核心控制环节,大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积极上云用平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激发发展活力。

  关健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工厂5G基站和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17%,呈现逐月递增的态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5G网络基础日益完备,融合应用持续走深走实。”

  赵志国说,一季度,工信部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带动工厂、园区“知网、用网”“敢转、会转”,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5%。

  政策加力 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市场需求制约不足仍然存在、企业效益面临困难等。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正积极部署,一系列举措将集中发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聚焦5G、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等供给水平;加快数字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设施齐全,要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挖掘新的增长点。”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说,通过延链补链,推动传统产业质效提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产业发展环境也将持续优化。目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累计突破5000亿元。赵志国说,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汇聚金融资源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领域。

  政策有支撑,企业有动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大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智能装备应用,在谋创新、促转型中实现降本增效,开辟市场新空间。

  专家预计,稳增长各项政策举措将对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形成有力支撑,随着企业预期总体向好,产业升级动力进一步释放,二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将进一步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较好基础。(记者 郭倩 胡旭)

点赞()
上一条:广交会展商客商络绎不绝 “中国制造”品质升级受青睐2023-05-04
下一条: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降幅收窄2023-05-05

相关稿件

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智造跃迁? 2023-04-03
税惠激发创新活力助企“制造”变“智造” 2022-09-22
精简机构 精简人员 辽河油田改革向市场要效益 2021-10-26
江苏:城市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2022-06-21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引领浙江新“智造” 2021-12-2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