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深圳,除了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之外,“深圳蓝”也是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深圳蓝”不仅指深圳有蔚蓝的天空,还有蔚蓝的大海。深圳坐拥260.5公里长的海岸线,尤其是位于大鹏湾的海岸更是成为众多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经常打卡的地方。
不过,随着海洋活动的影响,深圳海岸线脆弱的一面也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前几年,经历台风的冲击之后,大小梅沙的海洋生态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的背景之下,深圳市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的修复工作。
2023年10月,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成功入围,项目投资匡算金额近5亿元。
该项目是深圳市第一个中央奖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深圳整体的海洋修复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本项目的实施成效将直接影响深圳市未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工作。同时,本项目作为国内首次大规模开展珊瑚群落修复的项目,如顺利实施,有望作为该领域范例项目,向全国乃至国际推广。
目前该项目由深圳市盐田区政府组织实施,将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移交到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并于2024年5月25日启动招投标流程(投标截止6月14日)。
6月17日,深圳市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公布了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监理、全过程造价咨询、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及修复效果评估的资审及业绩公示。但资审名单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行业的争议和权威专家的质疑 。
深圳首个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烂尾风险” 极大
按照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结果,盐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纯粹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结合海洋环境以及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的特点,现阶段公示的实施方案,存在着极大的“烂尾风险”。
首先,项目实施区域环境复杂,开展大规模珊瑚修复前需详细论证,而现阶段的实施方案,采用珊瑚无性繁殖修复方式造成遗传多样性低,大量用于珊瑚修复存在巨大生态风险,珊瑚存活率难以保证。
其次,根据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发布的资审文件显示,施工资质只需要满足以下两项条件当中的一条就可以参与竞标:
1)具有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或以上资质,以及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2)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或以上资质,以及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对此,很多业内专家都表示质疑,海洋生态修复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它跟水利水电建设有着明显的区别。盐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内容为“砂质海岸修复及珊瑚群落修复”,属于港口与航道工程范畴下的海岸与近海工程,并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范畴。
而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并没有产生大量的“土石方”工程,所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让具备水利水电工程资质的企业去实施海洋生态的修复,明显不符合常规做法。合理的做法是竞标人必须具备港口与航道工程相关资质,并在专业的科研团队监督指导下,才可以开展项目的施工。
但从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公布的资审入围名单来看,最终入围的企业大多都是跟水利水电有关的企业或单位,项目是否会变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这让业内专家产生极大的担忧。结合公示的实施方案中明显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有专家明确表示,“烂尾风险”极大!
有人冒充部委领导 “ 移花接木 ” 涉嫌违法
今年3月25日,自然资源部监管部门(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生态修复处、保障中心、深圳海洋中心)到深圳市盐田区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24年第一季度的现场监管。
据知情人透露,自然资源部相关部门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疑似某单位个人冒充部委领导,通过非官方途径“私自转达”的方式,擅作主张修改方案、干涉项目实施,并要求参与项目实施的情况,涉嫌违法、影响恶劣。好在及时发现并被制止,同时明文写进现场督查会议纪要,并建议报警严肃处理。
深圳小梅沙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财政奖补资金项目,之前已经在自然资源部进行备案,原则上没有自然资源部的同意,是不能随便修改的。按照自然资源部6月4日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相关规定,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单位要严格落实修复方案要求,并预留资金开展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测、效果评估以及后期管护等工作。
按照自然资源部通报的内容,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是负责本项目业务主管及实施监督的司(局),对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均是通过现场监管指出或书面正式通知等正式途径下发,不存在通过其他非官方途径私下转达的方式。
自然资源部在现场监督会议记录当中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应当加强警惕,排除干扰,严格按照经专家评审并报部委备案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实施内容。
3月25日自然资源部下发指导意见,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5月份组织招标工作,6月17日公布资审名单,按理来说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落实自然资源部的相关要求,而近期的公示结果却在行业引起了较大争议。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当中明确提到,要科学实施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要扎实开展实地踏勘、调查评价、问题识别,科学分析退化原因,评估修复潜力,提出针对性修复措施。
据知情人透露,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盲目作为,大幅下挖,或修建景观,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夏就堆沙填海,都将背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初衷,极有可能导致湾区的近海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一位权威专家表示,目前公示的招标文件当中所制定的珊瑚修复实施计划存在重大科学与技术隐患,生态灾害和烂尾风险极大。
对此,有专家强烈呼吁自然资源部暂停该项目的推进,重新组织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重新论证和调整,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一步开展论证,确保奖补财政投入获得相应的生态文明效果,同时避免因工程实施不当导致重大生态灾难的发生。
来源:咸宁新闻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