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显示,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旅游业将在经历产业变革与重塑的同时实现复苏。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疲弱、发展格局重塑、全球化进程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旅游经济形成冲击。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疫情共造成8.5亿~11亿人次的国际游客损失、9100亿~1.2万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损失以及1亿~1.2亿个工作岗位损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课题组的研究也显示,2020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同比下降40.8%。在悲观、基准和乐观情境下,2021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7.7%、77.7%和86.5%,全球旅游总收入将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5.4%、76.5%和84.7%。
绿皮书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冯珺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疫情防控带来经济重启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处于大流行时期,“不能急于重启经济”成为全球权威疾控专家的共识。而疫苗作为重要的全球卫生公共物品,在提升产能和优化分配方面依然面临较大挑战。第二,受疫情影响,行业复苏存在结构性差异。即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不同行业的复苏程度和速度亦存在差异,以面对面人际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活服务业复苏相对迟缓,跨国境的旅行更是面临重重挑战。第三,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增加。自2020年以来,众多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竞相出台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升了杠杆率。若经济复苏进程未达预期,债务违约风险将相应增加,从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此背景下,全球旅游业将在变革与重塑中复苏。报告认为,变革与重塑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旅游业内部来看,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关系面临变革。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要求限制了游客跨境流动,国际旅游复苏面临障碍更多,旅游业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市场格局。从旅游业与宏观经济的互动联系来看,旅游业复苏受到需求侧因素的显著影响。面对疫情冲击,此前增长速度更快的新兴经济体,旅游经济降幅反而超过发达经济体。这说明,需求侧的市场基础是旅游业复苏的必要条件,未来旅游业的重塑前景与各国宏观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旅游业在全球率先实现复苏。2021年,在国际旅游仍受制于疫情影响下,国内游市场将成为中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绝对主场。宋瑞表示,中国国民旅游半径扩大,逐步从周边游走向省外游;一部分出境游转化为国内游,高端游、小众游和定制游成重要挖掘点;亲近自然感受山水为旅游首个动机,自驾游上升势头明显,住宿费用占比最大。旅游者对未来一年国内疫情管控的能力以及旅游安全的提升有信心,扩大出游半径的意愿强烈,跨省国内游将是未来一年的旅游热点。
此外,报告还显示,随着研发进度加快、产能提升、国际协调与合作步入正轨,疫苗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空间不断扩大,有望为出入境旅游逐步复苏带来契机。
因此,宋瑞表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等都应做好准备。就政府而言,应当健全和优化外事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提高旅游服务元首外交、配合重大外事活动水平。就非政府组织而言,应当以中文正式成为UNWTO官方语言为契机,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由中国主导的旅游行业组织国际影响力,提升旅游行业国际话语权。就市场而言,一方面,应着力制定“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持续打造“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项目,办好“聚焦中国”“意会中国”等线上交流活动,将中国文化魅力切实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大湾区旅游市场的外向优势,确保《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