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近八成消费者呼吁加强治理低俗营销

作者:王志伟 2022-04-21 14: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次阅读
 
近八成消费者呼吁加强治理低俗营销

  低俗营销在实现火速“出圈”、获取巨大流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于这种以社会利益为代价,不顾社会公序良俗的营销方式,该如何进行治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2005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69.4%的受访者认为低俗营销会引起不正当竞争,不利于市场规范发展,68.3%的受访者认为会影响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对此,79.6%的受访者呼吁加强对低俗营销的治理。69.7%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不能对低俗营销道歉了之。

  69.7%受访者认为商家不能对低俗营销道歉了之

  在北京工作的90后吴浩认为,低俗营销之所以被大众认定为低俗,肯定存在不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地方,是不健康的,尤其是现在的营销多是通过网络传播,受众非常广,不少是青少年儿童群体,这些低俗广告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低俗营销的流行,会破坏社会的整体风气”。

  90后张明君在南京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他觉得这种低俗营销会破坏市场正当竞争,“如果处罚不力,或者社会大众默不作声的话,会让更多商家趋之若鹜”。

  调查显示,对于低俗营销,69.4%的受访者认为会引起不正当竞争,不利于市场规范发展,68.3%的受访者觉得会影响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其他还有:破坏商家的品牌形象,被消费者抛弃(53.6%),可能涉及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权益(40.9%)等。

  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司法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兵教授指出,低俗营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低俗营销的受众不少是三观尚在发育中的年轻人,二是其他企业在看到低俗广告的收益之后,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营销策略,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低俗营销大量出现的原因”。

  在低俗营销引发争议后,不少商家就会发表道歉声明认错,调查显示,69.7%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不能对此道歉了之。

  95后王安然不认可商家这种道歉了之的做法,“仅凭一纸声明的道歉,与其获得的收益相比显得力度太轻了,而且等到这件事情的热度过去,很有可能会再犯”。王安然认为,商家应该拿出具体的措施,体现整改的诚意,而不能仅仅发个道歉声明就想要了结此事。

  79.6%受访者吁请加强对低俗营销的治理

  王安然认为,除了商家要拿出整改的诚意外,更要有具体措施对低俗营销现象进行整治。比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打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低俗营销进行界定,有关部门对低俗营销的商家和产品进行通报批评,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调查中,79.6%的受访者呼吁加强对低俗营销的治理。

  吴浩觉得相关平台也应负起一定的责任,“平台应落实监管和审核责任,对于商家的低俗营销产品及时进行处置,严重的话,对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对商家进行警告,甚至拉入经营黑名单”。

  陈兵认为,遏制低俗营销需要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加强。在立法方面,首先要提高罚款的数额,至少要做到企业进行低俗营销不至于获得收益。其次,要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规定,明确何谓淫秽色情、何谓违反公序良俗。在执法方面,提高执法效率。如要使低俗营销不至于获得收益,一方面要提高罚款数额,另一方面也要阻止其获得负面热度,这就要求执法部门必须敏锐、迅捷、及时响应,避免不良营销大范围扩展。“提高效率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做到线上与线下监管相结合,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

  调查中,对于整治低俗营销,受访者的建议有:加大对低俗营销的处罚力度(72.1%),进一步明确商业营销的底线和边界(66.8%),加强市场监管和审查力度(64.6%),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对低俗营销“零容忍”(58.2%),商家坚守底线,维护品牌形象(36.4%)等。

  张明君感觉网友对这种低俗营销广告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认为无伤大雅,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俗营销的出现”。张明君觉得,对于大众来说,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应对低俗营销持“零容忍”的态度,让低俗营销失去生长的土壤。

  受访者中,男性为40.0%,女性为60.0%。00后占24.7%,90后占44.1%,80后占25.9%,70后占4.7%。


点赞()
上一条:2022年1-2月宁德时代出货量居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行榜榜首2022-04-02
下一条:“儿童食品”更应规范营销行为2022-04-28

相关稿件

25家药企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 超八成报喜 2022-04-07
全国首个!重庆出台文件为消费者撑腰 2021-09-26
鸿星尔克:携手消费者力量 共创赋能的“鸿探索” 2021-10-13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的通知 2021-07-22
在线消费变“味” 业界呼吁加强多维度监管 2022-03-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