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中国宣布「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气候目标,并将「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列为「十四五」 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现阶段运行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纳入了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碳市场排放量规模为全球之最。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定价,可交易的碳配额能够帮助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激励企业节能减排以实现低碳转型。同时,通过碳市场抵消机制,可增加对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投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运营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履约国家可采用的减排机制之一。履约国家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根据各行业履约机构的排放所占比例设置固定的碳配额(允许的碳排放量),其实际排放量多於其碳配额的企业可以从扣除实际碳排放後仍有盈余碳配额的企业手中购买碳配额(图1),以满足监管方对於履约企业碳排放量的要求。它将碳排放权定义为商品,由此产生了主要由履约机构,金融机构及自然人参与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市场。相较於通过征收碳税以及采用法律或政令约束企业的碳排放,碳交易机制采用的限额及交易(Cap-and-trade)的方式以其经济和灵活的优势,确保企业可以以成本较低的方式实现碳减排,更有可能同时实现多方面的环境效益。自全球首个碳市场-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於2005年建立以来,截至2021年1月初,全球已运行的碳市场已有24个,另有8个碳市场正在筹建中并将在几年内开始运行(图2)。
图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来源:EU ETS Handbook
图2: 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实施情况(2021)
来源:ICAP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之路
2011年10月,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并从2013年开始启动试点碳市场的线上交易,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据统计,截至2018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碳交易总量达2.8亿吨,涉及交易总额为62亿元(人民币)。从试点运行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试点的履约企业都能完成履约。从2017年-2018年各试点市场的交易数据来看,试点市场的碳价趋於平稳。在运行过程中,部分试点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和广泛纳入更多行业,增加碳市场的覆盖面积,同时采用以基准碳排放分配碳配额,并且更加严格的控制碳补偿机制使用的规定,以完善碳市场机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的作用。
图3: 中国各试点碳市场截止2018年底累计的交易量以及交易总额
来源:icap Emission Trading Worldwide
EDF(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发布的《2021年国内碳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报告》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价格机制现状,指出通过碳市场引入抵消机制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同时对减排项目产生补贴,未来如果增加碳市场参与交易主体并丰富交易品种,有利於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若希望阅读报告的完整内容,请点击页尾的【原文链接】前往EDF官网查阅。
全国碳市场现状及趋势
2017-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颁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17)、《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及《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扩展和深化的阶段。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线上交易,在首个交易日中,碳交易成交量为410.40万吨,成交均价为52.23元/吨,成交额近2.1亿元。运行第一周,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83.3万吨,成交额近2.5亿元,6个交易日以来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交易均有成交。
伴随着「双碳」目标以及「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为了进一步实现碳减排,可以预见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
将纳入更多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包括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
将逐渐减少免费碳配额的供给,通过碳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驱动企业实现碳减排。
将有可能纳入更多的自愿减排机制,并对碳抵消项目有更严格和清晰的定义和核验。
现阶段,全国碳市场内允许交易的主要为现货碳配额,未来随着碳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种类可交易的碳金融产品。
全国碳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将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於碳排放较高的如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企业来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後,可能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和更高的履约成本。另外,那些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企业则有可能通过碳交易获益,从而进一步降低自身的减排成本甚至获得收益。因此,企业关注碳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碳配额制度及碳市场的交易规则,规划自身的减排路线图,对自身的碳排放数据进行量化及监控,同时,对企业碳资产进行管理,将有利於企业在低碳发展的趋势下规避风险、更好的实现转型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若对我们的服务或本文内容感到兴趣,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宋菁
中国节能皓信副总经理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ESG披露及整合工作组联席主席
电话:+852 3107 0711
邮箱:joysong@cecepec.com
中国节能皓信: 市场部
电话:+852 3107 2398/+86 0755 2337 3861
邮箱:inquiry@cecepec.com
参考文章: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於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通知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xwj/201712/t20171220_960930.html?code=&state=123
2.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上线交易(权威发布):
http://env.people.com.cn/n1/2021/0716/c1010-32159645.html
3.European Union (2015), EU UTS Handbook
4.CAP. (2019). 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 Status Report 2019. Berlin: ICAP.
5.EDF(2021),《2021国内碳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报告》.
6.关於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做好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工作的通知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2/t20201230_815546.html
7.成交额2.1亿元!全国碳市场上线首日交易活跃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0717/c1004-32160780.html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