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指出,绿色转型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必须努力实现,这是不能动摇的。当前出现煤荒电荒,部分行业和地区一度出现拉闸限电停工停产等情况,在双碳目标起步阶段出现这些情况,既要考虑对短期经济的影响,而且特别要看长远一点,谈及到下一步到底怎么实现双碳目标,他提出诸多建议。
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应该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区别,发达国家服务业为主,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了,所以他们主要是解决碳减排的问题,但是我们还不一样,上述四个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硬,不可偏废。
二是减碳不能运动式。要实现双碳目标,其实核心部分就是用绿色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降低生产速度和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过去讲破旧立新,但在这次绿色转型中应该是新的不来,旧的不能去,对这种连续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中央强调的先立后破。所以,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否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好事不一定办好。
三是减碳的指标要讲究,不能错位。要慎用少用行政性办法,多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比如放开煤炭价格的办法更有利于企业以内在的动力节能减排。
除此之外,这些是短期问题,稍微看远一点要提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绿色发展中,市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要不要、能不能市场在绿色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刘世锦分析,目前客观来讲还不具备条件,距离还相当大。过去绿色转型可能还是配角的时候,也可以用过去的办法来做,但现在双碳目标确定了以后,中国绿色转型,而且是全面的绿色转型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应该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要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现在可能对很多短期问题考虑很多,但现在要特别重视做一些对绿色转型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这里面包含两个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要做的事很多。一个技术性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帐户,碳帐户、生态帐户和绿色责任帐户。最近碳市场表现如何,可能和预期还是有距离的。前提是首先要把帐户普遍建立起来,帐户就是在确定产权和责任,建立帐户的前提首先要做碳核算和生态核算,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础,无论是用行政性的办法还是市场性的办法,前期都要把账算清楚,有一套科学的算帐方法再说别的。
“这是基础的技术,其实碳核算或者绿色核算是整个绿色转型的基石,但是这件事情很重要很紧迫,关注的人很少,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在碳核算生态核算的基础上,我们再建立碳帐户和生态帐户,形成包括碳减排、常规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刚才我讲的四位一体要素在内的,各级国家政府,包括市一级区一级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在内的绿色责任帐户,这样才能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所以,产权和责任通过帐户落实了。把责任体系建立起来,把账算清楚,应该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创新,通过绿色帐户把国家的碳中和目标分解到底,使绿色转型能有一个扎实有效的实质性的进展。”刘世锦强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