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倒掉的厨余垃圾去了哪儿?据了解,其中一部分被送到养殖降解湿垃圾工厂,喂养某种特定昆虫,5天后,不仅垃圾被降解,虫蛋白还可以制作养殖业饲料,就连虫粪都能筛选制成有机肥。
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由米袋集团旗下秉兰科技公司自主研发,是当前世界领先的生物转化技术,具备绿色环保的优势,同时一系列衍生品更可以拿来发展循环农业,形成闭环生态链。
反向思维处理垃圾,昆虫立功!
伴随城市经济建设水平的增强,民众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其中厨余垃圾成为主要组成部分,占比30%左右。在率先施行垃圾分类的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湿垃圾分类量达到了每日10311吨。与日俱增的垃圾产出,正考验着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
垃圾处置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如何找到一条较好的湿垃圾处理新技术,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厨余垃圾处理以厌氧发酵,好氧堆肥,填埋,焚烧为主。在上海,填埋己基本被淘汰,目前的处理工艺主要依赖于厌氧发酵制沼和好氧发酵产肥,然而这些处理方式普遍存在产出物价值低,占地面积大,环境影响等局限性。
现代化的养殖降解湿垃圾工厂
昆明市人民政府参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光富教授介绍,国内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垃圾处理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先者。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处理湿垃圾是当前国际流行的发展趋势,米袋集团旗下秉兰科技总经理周君荣介绍,生物转化技术具备盈利能力强,对原料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无污水排放等优点,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等都有相关项目建成并投产。刘光富教授也表示,微生物处理是一种理想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潜在的价值与效益高,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厨余垃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其自身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观的经济效益。
周君荣解释,应用生物转化技术来处理湿垃圾,最大的“功臣”是苍蝇幼虫(蝇蛆),“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涉足相关研究,中间走了不少弯路,最初目标是研究以昆虫替代鱼粉饲料,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我们也积极投入到该领域,光是苍蝇的品种就试验了十几种,才挑选出最理想的一种。”他介绍,通常研究机构只研究如何杀灭苍蝇,利用其创造价值可以说是一种反向思维。
垃圾变“宝”,创造经济价值
米袋集团这种大规模集中化养殖昆虫处理湿垃圾的技术手段,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今年2月开始,在21天内,成功处理了970吨湿垃圾。这样的成果不仅在国内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国际也处于领先水平。“通常情况下这种虫子只能分解20吨,超过以后就会涉及种群退化。这样的突破基本上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周君荣说道。
科研人员对生物转化技术进行研究
此外,使用苍蝇幼虫处理湿垃圾,也能产生高经济价值的昆虫蛋白和肥料。作为昆虫蛋白饲料,含有动物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鱼粉作为水产养殖的饲料,且氨基酸总量是鱼粉的2.3倍。
苍蝇幼虫还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从中提取甲壳素、壳聚糖精、抗菌肽等,应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自溶医学缝合线,抗肿瘤靶向药物等。周君荣介绍,“平均每处理一吨湿垃圾可产生经济价值750元,盈利435元,能够摆脱政府补贴,缓解政府经济压力。”
降低碳排放,建设绿色生态链
利用生物技术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能耗并减少碳排放。周君荣介绍,以一百吨垃圾为例,每天能产出二十吨虫子和七十吨左右虫砂(虫屎),虫砂作为有机肥基料,经发酵及桔杆添加等处理,能形成一百五十吨左右高效含肽有机肥。“该技术能够减少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每处理100吨垃圾,比传统工艺减少碳排放二十七吨,一年能减少碳排放七千吨左右。”
虫砂制备高效有机肥
当前,米袋集团秉兰科技探索将衍生物有机肥、蛋白饲料应用于周边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登上一个新台阶。相较化肥的单一营养元素,将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恢复地力,成功产出了绿色有机稻米。一系列产业最终形成可循环的农业生态链,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