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艺术分享会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启了“时代光轮”,带领百余名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黑胶上的三四十年代,不老的上海老歌再次经典演绎。
《“时代曲”的花样年华——黑胶上的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歌曲》艺术分享会现场
“艺享张江·大师进张江”系列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上海市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响应上海市“文化东进”的号召,助力张江从“科技园”到“科学城”的转变,把张江建设成有温度、有灵魂的人文科学之城。
此次活动特邀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勇,为张江科学城的科学家、企业家等各界朋友带来以《“时代曲”的花样年华——黑胶上的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歌曲》为主题的精彩艺术分享会。现场,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戚玉霞,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陈琳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纪委书记黄智静,浦东新区妇联副主席王丽蓉,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文化事业处副处长卢璐以及百余名张江科学城知名企业高管和科学家参加了活动。
乘上歌声的翅膀,所有人仿佛回到了当代流行音乐“争奇斗艳”的老上海,在回味中畅想,亦在畅想中迈进科艺融合、创新创造的新时代!
请回答1930:你所不知道的上海老歌
耗时三年策划、四年编撰,从原始母版近万首歌曲中精选出四百首,最终集成二十张专辑、三十万字文稿……《上海老歌》的出版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在上海老歌研究学者王勇看来,能够一“听”为快,整理编辑中国唱片总公司库房内近万张二十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的华语流行音乐铜质母版唱片,却又不失为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幸福。
王勇被誉为“主持人里最懂音乐,音乐人里最会主持”的上海普及高雅艺术首席专家。艺术分享会上,他从亲自编辑整理的《上海老歌》讲起,就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上海老歌的历史成因和历史价值展开精彩分享,并为大家带来了珍贵的《毛毛雨》《香格里拉》等从当年铜质母版上直接采样修复的原声唱片,以丰富的艺术知识揭开了一段被尘封的音乐历史,与大家一起重温经典老歌的艺术魅力。
当一首首怀旧金曲萦绕耳畔,不少观众直呼大饱耳福,感叹这些都是他们儿时最熟悉的歌曲;现场还有不少“00后”、“10后”的小朋友也听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一袭旗袍盛装出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委员、成果转化处处长关树宏,此刻也听得入迷:“能够在科研之余来欣赏我们百年沉淀的原声歌曲,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和放松,也能不断激发新的工作上的灵感。希望未来,艺术与科技能够在张江有更多的交融、碰撞。”
这些优美动人的歌声曾缭绕在车水马龙、万家灯火的申城上空,从小烟纸店那抹闪着蜜黄灯光的窗口,到灯火通明的舞厅歌坛……它们曾经喧闹地装饰过一个繁华的时代,而在怀旧的时间空隙里,借助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我们又有幸重新聆听到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曲调,每个人都充满了新奇与无限感叹。
用歌声爱上一座城,张江达人秀再现惊喜
作为“艺享张江·大师进张江”系列活动的保留环节,当晚备受期待的“张江达人秀”又带来不少新惊喜。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何雨晴演绎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海上名曲——《苏州河边》和《夜来香》。
一曲《天涯歌女》,上海华虹宏力公司员工廖伟英用细腻的歌喉再现了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
摩尔口腔集团员工陈婕带来了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姚莉的代表作《春风吻上我的脸》。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教师黄珺一连演绎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和《情人的眼泪》两首经典老歌,声情并茂的演唱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虽说是上海老歌,现场却不乏诸多“新上海人”。黄珺正是其中之一。“我大学时期从福建来到上海进修音乐,接触到了海派文化,就此与上海老歌结下了一段缘,也用音乐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着脚下的这座城市。”黄珺同样期待着,借助“艺享张江·大师进张江”系列活动,能够与更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心心相惜、心心相印”,而音乐正是其中一条链接彼此的重要纽带。
眼下,张江科学城已集聚从业人员总数49.9万,各界优秀人才近悦远来。“艺享张江·大师进张江”系列活动也将继续邀请艺术名家、人文大咖开启艺术人文之旅,为更多的张江人搭建起文艺欣赏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一枚彩蛋:何日君再来
分享会的最后,王勇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枚彩蛋——沪语版的《何日君再来》。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一曲作罢,王勇倾情讲述着传唱久远的《何日君再来》的尘封往事,那些记录时代前进、历史变迁的每一个节拍皆有深意。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教授
作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上海的文化也在不断努力展示其独特的标识性。其中,代表着海派文化的上海老歌让更多人见识到了沪语在表达情感上的非凡表现力。
借此,王勇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期许与思考:“流行音乐看似是快餐文化,但当流传了八九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也就意味着它还具有着极强的艺术属性。音乐想要传承下去,先决条件是得有人唱、有人喜欢听,不妨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多多熟悉我们的母语文化。”
值得期待的是,经过多年的“种文化”、“长文化”,在张江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正不断聚集,他们合力打造着属于张江人的文化故事,诠释着张江人的科创人文情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