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长虹董事长柳江: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2023-08-22 16:37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长虹董事长柳江: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自上而下”的核心目标。当前各行业都在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但这一目标实现最根本的着力点和抓手在实体经济,尤其是产业集群效应高、产业体系完整、品牌迈向全球化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更是作为优势产业被寄予厚望。

  在新形势下,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如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发力?考验的是领军企业探索和践行新模式的智慧。透过日前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在《四川日报》圆桌访谈时的解答,可以厘清长虹围绕产业链的创新和新产业业态重构的思路与方向,看到长虹下一步精准发力点以及相关路径和手段,进而挖掘企业迸发的新活力和新动能。



  立足聚链起势对外赋能,实现精准发力

  目前,我国是全球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因为起步早、成熟度高,产业链体系也相对完善。不过,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组,从而引发产业链外移以及制造业配套能力受损的风险,给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压力。此时,长虹选择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准发力”放在产业链上。

  长虹新掌舵者柳江表示,长虹的精准发力既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又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者的思路主要是依托已建成的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在内的100个创新平台,以及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后者则在关键技术与“卡脖子”技术上做文章,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产业技术,更好赋能长虹主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长虹的诞生和崛起,皆因服务国家战略。柳江表示:走过半个多世纪,长虹一直将产业和技术的布局紧扣国家战略,为国家解决全产业链关键共性和“卡脖子”技术贡献长虹力量,有效服务并保障国家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向发力,正是长虹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行业生态链建设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长虹还积极锻长板补短板,巩固产业体系优势:发挥“链主”作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发挥依托技术和制造优势,不断强化产品“技术标签”;补齐渠道、品牌等短板,建立健全优化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品牌美誉度。

  柳江介绍,下一步长虹还将积极发挥产业链经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赋能四川中小企业,助力四川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在制造业“提质倍增”的大目标下,长虹勾勒的正是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成链集群、协同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说,诞生于1958年的国企长虹,不仅仅助力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四川首个营业收入过万亿级的产业,更是将产业和技术的布局紧扣国家战略,为“卡脖子”技术、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贡献长虹力量。

  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共融,做大新业态

  今年以来,在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擘画下,各地、各产业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外,还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长虹也不例外,在做强电子信息主业的基础上,还在积极打破产业边界,做大新兴产业,并积极布局新赛道。

  柳江在访谈中首次对外勾勒出长虹的产业新格局:一是,做强主业上,发挥主业原有的制造、技术等优势,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以用户场景需求为导向,倒逼研发能力建设和研发实效提升;二是,做大新兴产业上,结合企业现有产业链等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做大半导体、计算等新兴产业,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三是,积极布局新赛道,比如瞄准康复养老,布局康养护理机器人与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新领域。

  目前,在主业智能家电方面,长虹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用户场景需求为导向,倒逼研发能力建设和研发实效提升。同时,在新兴产业方面,做大半导体、计算等新兴产业,目前长虹在5G、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电源、数据存储、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已推进10项“卡脖子”技术和19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并以科技创新能力赋能新兴产业。



  此外,长虹将新能源领域也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并完成从材料研发、产品制造、智能装备到回收利用一体化战略布局,还在电源系统、电池材料、电池装备等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的孵化培育展开。柳江介绍,“长虹已经启动城市级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首批超级充电示范站已陆续投运。”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在推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道路中,长虹的未来之路走地坚定且从容。面向未来,在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长虹模式”下,也将引领中国制造产业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和更加夺目的光彩。

点赞()
上一条:专家说酱酒2023-08-22
下一条:大模型天花板!文心一言为开发者上新三大重磅发布2023-08-22

相关稿件

金观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锚定绿色化 2023-07-02
金观平:建设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5-10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济体制基础 2023-07-11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抢抓软件产业机遇 赋能数字化转型 2023-01-18
宁高宁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董事长 2016-02-0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